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社会对电力的需要越来越大,于此同时,电网建设水平也在与时俱进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建设。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科技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人们对于建筑工程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要加强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水平。文章分析了建筑工程中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进步。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施工质量;建筑用电
从现阶段来看,人们生活质量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对于施工要求的质量也越来越高。电气工程的施工,不仅要满足建筑用电方面的需求,还要求具有美观实用度。与国外先进国家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相比来说,我国在这方面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技术与应用方面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在建筑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中,主要包括高低压变配电、楼宇自动控制以及动力配电等。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中,不但能够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水平,同时能够有效确保建筑的安全,因此要加强对建筑中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研究。
一、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1.1变配电系统
1.1.1低电压配电系统。低电压配电系统的载体是低压电线,其配电方式包括链形结构、树形结构、放射性结构三种类型。在当前建筑工程中,低电压干线是电气工程系统中所广泛采取的一种配电方式。一般情况下,低压配电系统是由配电线路以及设施来组成的。在低压配电设备中,当前的使用标准是1kV以下。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低压配电装置多种多样,包括接触器、熔断器以及低压配电柜等。在进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其安全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尤其是低压设备极易导致发生火灾,因此在建筑工程应用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1.1.2高电压配电系统。与低电压配电系统不同,高电压配电系统的电压标准在1kV以上。但是在运用高电压配电系统中,配电系统会承受较高的放射性电压。因此,在对配电方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从而科学合理地选择配电方式。在建筑工地中,高压隔离开关、熔断器、避雷器、开关柜以及互感器等是最为常用的高压配电装置。在将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应用在建筑工程的时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配电设备的电压。因此在建筑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预防与控制电气事故。
1.1.3变电系统的施工过程。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应用中,变电系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变电系统的施工。具体来说,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要准备好工程施工中所需要的所有材料以及设备,并对变电系统进行测量与定位,同时要定时对设施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基础型钢作为变电系统设施所必须的,要严格准确地进行装置,并对母线槽上下角度的水平与尺寸进行测量。除此之外,还要装置电缆桥架,这是变电系统中所不可或缺的部门,然后再进行连接与铺设的施工,同时要根据变电系统的实际情况来合理进行调整。
1.2楼宇自动化系统
通常情况下,分散控制集中管理是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及关键。数字控制器是分散控制器所常用的装置,这种装置也被称为电荷耦合元件,其作用是通过上位计算机来对享用的计算机画面进行控制与管理,其主要方式是通过一系列专门的动画、文本、曲线、控件、数据以及脚本等组合而成的。在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中,主要包括七大系统,分别是消防系统、照明系统、通风系统、保安系统、电力系统、电梯系统以及给排水系统。在设计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过程中,其重点与关键在于分析整合系统中的基点设施,同时统一对系统整体装置进行管理与控制,从而确保其他子系统能够协调有序的运行,确保建筑的舒适性与安全性。这样不但能够有效节省能源与成本的消耗,更能够降低工程造价。
1.3电气安全
自从步入电气时代以来,人们一直关注的问题便是用电安全问题。在建筑工程中,电力安全问题关系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在电力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应用中,必须要采取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安全载流量。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在导体里通过的不间断的相应电流量就是安全载流量。由于需要不间断的电流量,当内部的电流一旦超出了安全载流量的时候,就会引起导体发热的问题。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导致绝缘装置的损坏,严重的会导致漏电甚至是发生火灾,从而严重威胁着用电安全,因此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必须采用恰当的导体安全载流量;二是安全距离。在人或物接近带电物体的时候,安全距离是能够保证人身安全的距离。这个距离能够有效避免人员被电流所伤害。在建筑电气工程中,人与带电体或者其他设备之间,必须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同时带电体之间也同样需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从这个方面来看,在建筑电气工程中,变配电工作以及变配电检修、安装工作等都需要保持足够的安全性,从而减少事故的发生;三是电气绝缘。电力对人体具有伤害性,因此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必须要对配电线路以及电气装置实行绝缘处理,从而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除此之外,为了将电气工程中电力安全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还需要进行电气装置的绝缘检验。
1.4安全系统与自动化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自动化技术也常应用在安全系统中。防盗门锁报警系统、消防自动报警系统以及紧急报警系统等都属于现代建筑中常见的安全系统,而这些系统的基础都是自动化技术。在科技的推动下,自动化安全装置广泛地被应用在建筑工程中。消防自动报警系统是最为常见的,当火灾等紧急情况发生的时候,自动报警装置便会自动报警,从而有效地保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防盗门锁报警系统则是将自动报警装置安装在防盗门上,从而实现自动报警功能。当防盗门锁被不法分子撬开时,防盗门锁报警系统就会自动发出警报,减少盗窃现象的出现。
1.5自动化控制技术与暖通空调照明设备
在建筑工程中,暖通空调及照明设备等都应用了自动化技术。在空调系统中应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能够根据人们的需求来对室内温度进行有效的调节,这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建筑工程的照明设备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声控开关。声控开关的运用,能够极大地节约电力资源。声光控制开关是利用声光来对灯光进行控制。若是在白天的时候,光线较好,灯光不会受到声音的控制。而在晚上的时候,当声音达到一定强度之后,灯光就会自动亮起,从而为人们提供方便。当声音消失之后,灯光会自动熄灭,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电力资源。从现阶段来看,建筑工程中的声光控开关主要应用在一些公共场所,包括洗手间、走廊、办公楼以及楼道等。
1.6给排水设备与自动化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还包括应用在给排水设备方面。自动淋浴器、大小便冲洗器以及感应水龙头等都属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红外光反射原理是这些设备的主要运行原理,当人体靠近这些自动化设备的时候,红外光信号便由红外发射管发出,在经过人体反射之后被红外接收管接收,信号在被接收、放大以及译码之后被输出,从而触发继电器,实现自动化的给水。当人体离开设备的时候,红外光停止反射,同时关闭电磁阀。在公共场所中运用自动化给水设备,除了能够大大节约水资源之外,还减少了细菌在人群中的传播,因此可以被广泛应用在学校、医院以及餐馆等公共场所。
二、完善建筑中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
2.1建立自动化的系统架构
在建筑工程中,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进行应用的时候,需要对自动化系统架构进行建立,同时需要确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需要具备的功能,需要处理的问题,并对管理层次进行确定。在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需要对相应管理模块进行设置,并根据模块中的实际需要来进行相应功能的设置,之后利用这个系统结构来对后续制度建设进行指导以及规范。
2.2合理选用自动化设备
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中,其基础与前提是自动化设备。自动化技术的效率以及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自动化设备选择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在运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过程中,将作业设备划分为三个类别,通过作业类设备来实现电气工程的操作,包括变压、开关、换闸等,尤其是在外部环境较为危险的时候,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远程控制和精确的动作,从而有效地降低传统手工操作的风险。
2.3加强环境监控
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运行中,其运行环境十分重要,对其应用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运行环境进行监测,其中包括电力系统的运行环境监测以及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监测。通过对实时监控电力系统的温度、湿度、电压以及功率等来对外部环境进行判断,以确保能够满足功能需求。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这些数据都能够反映到控制中心,以便于控制中心能够及时下达相关指令。
三、结语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建筑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中。作为重要的一项工程内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建筑的安全使用,同时也能够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对于建筑作用的发挥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加强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建筑行业中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健.谈接地保护系统在建筑工程电气自动化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
[2]曾勇.建筑工程中电气设备自动化施工要点探讨[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5,(37).
[3]彭嘉琳.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7X).
[4]黄鹤鹏.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强化策略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5,(12).
[5]彭海云.探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问题及对策[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