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是适应加入w11O新形势、扩大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国务院各部门和各地方政府全面清理、减少和规范了行政审批,想方设法为建立开放型经济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必须遵循国外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严格产品质量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公平竞争机制,改善投资和经商环境。只有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信用体系,才能创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促进对外开放的健康发展。
(3)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新旧体制的交替中,容易导致市场经济秩序紊乱的主要原因为:市场规范不完备、控制手段失当、市场主体对市场机制作用下的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认识和适应需要一个过程。究其原因,一个根本问题是社会信用缺失,失信者得不到严惩,风险成本很小而获利巨大;守信者得不到鼓励,依法经营反而无利可图。只有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市场经济秩序的?昆乱状况,实现社会经济生活的长治久安。
(4)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时期采用市场经济办法管理“经济的人”和“社会的人”的有效途径,是形成全社会约束机制的必然选择。越来越多的人从“单位的人”变为“经济的人”和“社会人”。越来越多的“社会人”的管理,成了转轨时期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新课题。征信国家对于“社会人”的管理,是靠严格的征信系统和完整的信用记录进行的,对不讲信用的企业和个人形成强大的压力和威慑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正是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完善的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明,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加快实现整个社会现代化。
2建筑市场信用缺失的现状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改革开放,率先进入市场经济,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信用缺失现象严重。主要表现为:
2.1建筑市场缺信运行
信用体系管理存在的问题是:投资项目未经政府、专家们宏观经济论证,建设工程盲目上马,建设方和施工方签订违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无信用保障、无法律效力的建设合同;建设规划未经许可,盲目占地搞投资建设,工程施工得不到法律条文的认可,搞缺乏社会信誉、企业信誉的“黑工程”;工程审批手续不健全,盲目进行“诚信度极低”的暗箱招投标;工程项目资金短缺,想方设法套取“短期借款”资金急于开工,施工企业承建无资金信用评价和信誉资金保证的工程等等。
2.2施工企业缺信竞争
由于建筑市场缺信竞争,已出现许多影响市场经济秩序的现象:施工企业间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承揽施工任务缺乏诚实守信感,为了中标工程,盲目竞相压价;施工企业违背社会信誉,为了项目中标,擅自搞意向工程投标,签订所谓“阴阳合同”;施工企业问为了竞争施工任务,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竞相承诺垫资施工,破坏了正常的资金信用循环;由于市场缺信竞争,施工企业工程交易成本不断加大;在显失公平竞争的状态下签订工程施工合同,信用履约率往往低下,工程竣工结算完毕,建设业主违背合同,借以种种理由拖欠工程款,带来了“社会信用危机链”,导致施工企业难以支付供货款、农民工工资等,迫使施工企业经常来往于法院站在“被告席”上;建筑市场持续缺信竞争,施工企业的欠款累积额度逐年攀升,形成了账面实际应收账款金额大于应承受的能力,不仅造成利润虚增,而且还潜伏着资金状况不良的“破产”危机。
2.3施工企业缺信施工
为了追求眼前利益,违背“诚实守信”原则,不仅向市场提供劣质建筑产品,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侵害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而且还极大地损害了施工企业“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主要表现:施工中采用劣质低价材料、使用假冒伪劣半成品等等,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建造了许多“豆腐渣”工程,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了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此外,一些建设单位不按建设程序办事,强行要求垫资承包,肢解工程发包,明招暗定,拖欠工程款;一些监理、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等中介机构办事不公正,扰乱市场秩序。信用的缺失不仅造成了建筑市场混乱,也给企业发展带来风险,影响了建筑业的发展。
3建筑市场信用缺失的根本原因
3.1施工企业信用意识薄弱
据国家财务管理有关规定,企业的应收账款发生额一般应控制在施工产值总额的0.25%~0.5%之问,而吉林省6家大型建筑集团的应收账款却高达到5%以上。部分建设业主,宁可失信也要利用手中的资金控制权为本企业谋利益,促成了“三角债”或者“多角债”。企业信用意识淡薄,缺乏职业道德,轻视“诚实守信”的经营规则,造成了施工企业“四面楚歌”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