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建立丰产优质种茧育桑园
一是选择立地条件好的土地建立桑园。选择土壤的pH值在6~7之间,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土层厚度在90cm以上,团粒结构好,通气、保水、保肥、光照充足,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可耕地,建立种茧育桑园。二是选择优良桑品种。栽植产量高、叶质优、抗性强的早、中、晚熟桑品种(育2号、育71—1、桐乡青、新一之濑和湖桑32号),比例为10:20:70;栽植密度以每667rn桑园栽600~800株为宜。三是合理施肥与管理。桑园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施肥比例N:P:K为5:3:4,同时增施土壤缺乏的微肥;掌握施足冬肥、重施夏肥、少施春肥,每667m桑园年平均施用人、畜厩肥等有机肥3t以上,增施饼肥、绿肥,叶面喷施P、K肥,春蚕期桑树要全面、及时地摘芯,确保桑叶质量。四是及时防治桑树病虫害。桑树病虫害的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桑园管理要及时、认真,坚持常年防治;春季注意发芽前白条治虫,夏伐后注意白拳治虫,高温多湿季节和秋季以化学防治为主,l0月下旬,喷药封园。
2.3落实以防微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措施
2.3.1严把净化环境关养蚕前将蚕室、贮桑室附属室、办公室、生活区及周围环境全面进行打扫清洗、消毒,养蚕期中对蚕体、蚕座、地面、墙壁、门窗、用具及室外环境,定期打扫、消毒,把消毒防病贯穿于养蚕生产的全过程。
2.3.2严把病从口入关①严防食下传染,狠抓桑园治虫,净化桑园环境,防止野外昆虫引起的交叉感染。②坚持叶面消毒,切断食下传染源,同时不断改进叶面消毒方法,提高叶面消毒效果。③以叶定种不养过头蚕,不外购桑叶喂种茧育蚕。④实行封闭式生产。场区内外,原蚕户蚕室内外,彻底隔离,做到换鞋后踏“消防袋”进蚕室;除沙后、给桑前洗手操作;蚕沙用袋装好后扎紧送人蚕沙坑,做到蚕沙不落地,蚕室及时打扫干净后消毒再喂蚕。⑤换鞋入贮桑室,且每次桑叶用完后及时对贮桑室进行打扫冲洗消毒。⑥病死蚕、蛹、蛾及时埋掉或焚烧掉。养蚕、制种结束后及时回山消毒。
2.3.3严把混育关①原蚕区调整和区划好种茧育与丝茧育区域,周围设立保护区;种茧育区域做到全年不进行丝茧育,种茧育户在同一蚕期不混养丝茧育。原蚕区附近的丝茧育蚕农的生产用种,配发无毒批次的蚕种,尽量净化原蚕区的环境,控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率。②分区收蚁,逐区检验,发现问题,整区淘汰;小蚕共育到4龄分户养蚕,分户收茧分户保茧;在制种前,根据各户的发蛾促进检验结果,再联户合并制种。
2.3.4严把五选关①选卯。按各场所需原种数量多配发10%蛾圈,要求尽量淘汰选除不良蛾圈然后将不良蛾圈如数收烘并送交蚕种总场集中烧毁。②选蚕。小蚕期重点淘汰迟眠蚕和预知检查被发现的带毒区;大蚕期重点淘汰弱小蚕、不良蚕等每龄淘汰的蚕由总场人员在检查工作时统一验收及时烧毁。③选茧。县蚕种质量监督管理领导小组派员参加各分场的种茧调查,驻场把关,做到种茧批批(户户)检查过关,重点定汰选茧量,选除的种茧作为丝茧育蚕茧集中后及时送茧站销售。④选蛹在削茧、监蛹和发蛾调节过程中及时严格淘汰不良蛹。⑤选蛾。在捉蛾、投蛾时及时选除不良蛾。
2.3.5严把微毒检验关①消毒检查。养蚕前对场区、原蚕户、蚕室、用具及环境,全面进行取样镜检(家蚕微粒子孢子检查),全面消毒后再次抽样镜检,如发现带毒(家蚕微粒子孢子)样本时及时补消,直到抽样镜检未发现带毒样本,消毒工作才正式结束。②蚁蚕补正检查。主要做好3查,查死卵、查蚁蚕、查卵壳,发现带毒样本及时淘汰、处理对应饲育区。③迟眠蚕及蚕沙检查。各龄迟眠蚕每区取样10头以上送检,在27~30qC,相对湿度85%~90%中保护2~3d后镜检,发现带毒样本,及时淘汰、处理对应饲育区。④不良个体随时送检(如半脱皮蚕、病死蚕、早熟蚕、不结茧蚕、病死蛹、病死蛾),一经发现带毒样本,坚决淘汰并建立档案备查。⑤发蛾促进检查,按批抽样,每批不少于50头,装袋集中后,给予高温高湿的环境保护,提早发蛾镜检,发现带毒样本及时收缴处理,不得参与制种。⑥在养蚕前对各户桑园中的桑叶和害虫取样检查,做到心中有数,重点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