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林业外部性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制度
论文摘要:林业的外部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方面存在的正外部经济性问题;二是人类对森林的过度采伐或乱砍滥伐、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所产生的负外部性问题。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有关政府干预措施、产权制度安排以及非正式制度激励机制的使用边界和实施效率等问题一直是困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对于如何激励具有正外部性的林业活动以及如何限制负外部性的产生,最为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制度激励和制度约束,即以合理的制度安排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 外部性的定义及分类
理论界对于外部性的定义可谓仁者见仁,但比较统一的观点则倾向于外部性是这样一个过程:“当生产或者消费对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者收益时,外部经济效益就发生了,成本或收益倍加于他人身上,然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人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更为确切地说,外部经济效果是一个经济人的行为对另一个人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市场中反映出来”。
外部性的实质是私人收益(成本)和社会收益(成本)的不相等。所谓私人收益是一项私人活动所产生的对实施这项活动的私人净收益,社会收效则是对实施个体和社会中的所有其他人的净收益之和。由于私人收益会产生大于或小于社会收益的现象,就会造成截然相反的两种外部性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所谓正外部性是指使市场外的其他人福利增加的外部效应。在正外部性的情况下,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比如森林资源提供的生态效益,使得生存在其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会呼吸到新鲜空气;养蜂人的蜜蜂会采集邻近苹果园的花蜜从而有助于果树的生长这样的例子很多,都是正外部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由于正外部性的存在增加了与之接触个体或群体的经济福利。所以传统的由市场完全能够解决的交易变得繁琐起来,有时会造成市场失灵或交易失败。
另一种则是负外部性,是指使市场外的其他人的福利减少的外部性,在负外部性的情况下,某个人采取的行动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造纸厂的污水排放使得生活在水源下游的居民饮水质量受到威胁;居住在飞机场周围的居民由于飞机起飞时的噪音受到严重干扰。其实,负外部性较之正外部性更为人们为之关注,原因在于相比于提高我们的福利,破坏我们已有的福利更能激励理性经济人采取行动予以抵制。
2 林业外部性的经济分析
2.1 林业外部性的经济效应
林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门担负着保护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双重任务。对林业外部性特征的探讨不仅是林业本身的问题,而且成为关系到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要研究林业的外部性,尤其要将经济学理论引入林业外部性的分析当中,首先需要明确林业与森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森林资源和林业。
本文所讨论的林业外部性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由于森林资源自然属性,在其生长成熟过程中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诸多种类的福利影响。我们把这种具有正外部性的价值转移称为林业的生态效益,由于它的存在提高了人类社会生存的福利状况。第二,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森林资源已从过去的自在世界进人了人类世界,在 ^类经营发展林业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生由于社会需求的诱惑而出现乱砍滥伐现象。由于森林资源数量的减少生态效益提供不足,相伴产生了诸如温室效应、水土流失、沙尘暴、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的现象,我们把这种由于人类对林业不合理的使用而造成的负部性称为生态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