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林业的外部性和制度安排(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22

  从全球范围来看,森林的破坏加大了全球变暖的威胁。“1950年以来,森林资源乱滥乱伐不断加剧。近年来全世界每年要丧失 900万 hm 的森林。由于森林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 ,每公顷森林可以很容易地容纳相当于种庄稼的土地容纳量 20倍的碳。而森林的砍伐使得二氧化碳很难达到自然凝固的能力。因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经达到了 15万 a以来的最高水平”。如果能消除森林净损失的状况,排放碳的这一源头就会消失了。在 1992年以前的 1la中,有 7a地球的平均气温打破了有气候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根据气象学研究过去一万年中,地球气温的变异范围在 2 7F。之间。而 2世纪80年代比19世纪 8O年代平均气温高 lP。由于 1世纪的气温处于中等水平,这就意味着有一个世纪以来的气温上升已相当接近地球气温变异的上限,如果继续上升,就以味着在这方面突破了地球的自我调节的界限了所以专家认为由于对森林的乱砍滥伐而导致的全球变暖很有可能是人类进人 21世纪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

  导致森林资源被乱砍滥伐最为直接的因素是薪柴的奇缺。1999年采伐的32.8亿 m,的林木器厂中,一半以上用作燃料。在发展中国家,这个份额还大的多,接近于总量4/5,这些国家既生产又消费了世界薪柴的90%,其中却只有 1/10的用来出口。薪柴稀少的状况已经使发展中世界的贫困者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由于一些国家人口的 90%都依赖薪柴作为他们的主要燃料,所以许许多多大小地区的薪柴稀缺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次极大规模的危机。

  森林资源大量被砍伐,还会影响到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例如:“亚马逊雨林的焚烧与砍伐直接影响到南部地区的农业。来自大西洋的气团,在到达安第斯山脉之后,携带的水分转而向南,正是这些水份为巴西西南部、巴拉圭和阿根廷北部的农业提供了降水。由于亚马逊河域的森林被滥伐,向这些耕作区输送的雨水势必减少。为增加亚马逊流域东部的农业产出而开垦土地,却会减少巴西西南部农业的产出”。滥伐森森所造成的洪灾和旱灾已经降临整个地球的大部分国家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让人类饱受侵害。森林对各种生态系统所起的作用是无偿的,其损失很少能用金钱来估计 ,但这种损失所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实际代价却是无可估量的。世界许多地区,由于滥伐森林而使水灾、旱灾、和淤积更为严重化。“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的五亿人都受到来自地势较高的喜马拉雅山水域的径流水的影响。在喜马拉雅山山坡上滥伐森林大大降低了渗水量和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大雨期间,迅猛的径流以及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河流淤积使得下游泛滥成灾。

  印度为恢复喜马拉雅山水域以下地区洪水造成的破坏所花费用近年平均每年为 2.5亿美元”。1998年,原始森林面积已经失去了近 85%的中国长江流域,经历了一次世界上最为严重的洪水泛滥。2000年,莫桑比克由于林波波河泛滥而局部受家,死亡数千人,摧毁的家庭和农作物数量空前。林波波河域的原始森林面积已经丧失近 99%,看来将面临更多这样的洪水。与洪灾一道全球沙漠化趋势更为严重。沙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球生态危机之首,沙漠化的形成有多种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森林植被被破坏。目前全球沙漠化的土地面积已经达到 3600万 km",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1 10个国家受到危害。这就是说地球已有 1/4的土地基本失去了人类生存的条件。历史说明,人类离不开森林,失去森林将会失去一切。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持陆地的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支撑作用。但是过去人类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和支撑作用,对森林进行长期的大规模的过度利用和破坏。最近一百多年,人类对森林的利用和破坏达到了十分惊人的呈度。“人类文明初期,地球陆地 2/3被森林覆盖,约为 76亿 hm2;19世纪中期减少到了56亿 hm:;20世纪末又减少到了34.4hlIl2,森林覆盖率下降到 27%。也就是说,地球上的森林到今天已经减少了一大半”。由于人类此前缺乏对森林资源生态效益重要性的认识,自然没有清醒的危机意识,乱砍滥伐森林的问题极为严重,使得有这种行为带来的负外部性转嫁给人类自身。从本节阐述的生态危机可以看出,破坏森林的后果极为严重的。科学家断言:“假如森林从地球上消失,陆地 90%的生物将灭绝 ;全球 90%的淡水将流人大海 ;生物固氮将减少90%;生物放氧将减少 6o%”。如此说来 ,这场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使人丧失了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机会,更为严重的将毁灭人类生存的空间。

  2.2 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如果按照森林资源的双重属性及其产生的效益进行划分,可以将这种效益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于森林资源的自然属性,在其生长、成熟过程中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的诸多种类福利影响——我们通常称之为生态效益;一类是由于森林资源的社会属性,林业部门在营林、采运、林产品加工各阶段都可以获得丰富多彩的产品,这些产品都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获得货币价值——我们通常称之为经济效益。

  对于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关系问题的讨论自从林业经济学这门学科诞生之日起就矢志不渝的进行着。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就林木本身而言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不能同存的,对林木的砍伐必然会使其生态效益随之消失从而换取经济产品;如果要保存其生态效益就必然无法得到林产品的使用并丧失获得经济收入的机会。在这一点上,两者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哪一方面更为重要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对个人而言,在有限的生命过程中财富积累的最大化可能更有效激励其选择林业的经济效益而使得生活条件更为优越;对人类社会而言,无论多么迅速的经济发展,也无法与生态灾难的严重后果相提并论,所以追求林业的生态效益可能更为理性对于林业生态效益较好的国家而言,在无损于环境的发展前提下,更为追求林产品的经济价值而积累国民生产总值和提高人民木材需求的满足度可能更为合适;对于林业生态效益较差的国家而言,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保留现有的森林资源调节国家生态环境更符合发展的需要。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