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配电技术》是一门与实际联系密切、综合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我们结合自身实验条件,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独立思考的能力,针对传统验证性实验进行改革实践,开设了设计性及综合性实验。实验的决策者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生在实验中体会到了专业学习的乐趣,逐渐提高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实验中我们结合学生学过的知识(Matlab、Labview、单片机原理等),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方法。例如在电力系统的短路实验中,由于实验结果只能得到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短路的稳态电流值,其电流变化的暂态过程却观察不到,可以实验前借助于Matlab的simPowerSystems工具箱进行仿真实验,得到短路电流变化曲线。学生通过仿真实验,学会对电力系统的分析控制,能更清晰地理解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为后续实验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但问题又出现了,如何在实验过程中实时地观察短路电流变化呢?考虑到学生实践环节学习过Labview语言,因此将虚拟仪器技术用于实验教学中,不仅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和环境,而且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工程实践,培养实践能力
作为培养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的普通高校,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麻省理工学院(MIT)在90年代重建工程教育的时候,明确提出“回归工程实践”的口号,这一理念在一流大学工程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工程实践不但可以使大学生受到实践技能和技术的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大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加强实践教学,实行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就要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形式、教学组织形式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活动扩展到学生自学活动中去,扩展到实际科学研究中去,扩展到企业活动中去。
俄国教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要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工程实践能力不仅对大学生提出了要求,对高校教师也提出了要求。工科院校的教师必须加强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经验,要进行科学研究,到企业中寻找研究课题并开发创新,只有当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之间有了很好的统一后,才会有高水平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才能运用到教学中去。教师应该广泛地吸纳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中,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供配电技术》这门课程对规划工厂供配电的设计、实施厂区供配电系统的技术改造、保持厂区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起着引导作用。根据这门课的特点,我们已经和江苏万高电机、江苏东源电气、如东风电等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企业的生产环境中,带领学生进行认识实习、实验,学习先进的技术,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在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环节,通过到企业中寻找课题,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六、总结
创新是一个民族精神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建造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实施过程中,在变“制造”为“创造”的新形势下,培养具有浓厚创新意识和高超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使其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多功能复合型、实践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