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殊性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的点滴体会(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3

  
  其中бz为降水后附加荷载,K为土层渗透系数,α为土层压缩系数,Es为土层压缩模量.

  经计算得出Tv=0.015,查得Uz =0.12,围护桩抽取地下水三个月,地面理论沉降量为68mm.
  2基坑支护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围护桩在杂填土段成孔过程中,出水量大,地面严重下沉,在此期间,西侧人行道最大累计监测沉降量约为40mm,大部分路段的路面错裂.究其原因主要是:西侧杂填土最厚,且其成分主要由建筑及生活垃圾组成,挖孔桩一抽水,杂填土中的部分物质在水力作用下,被地下水带走,导致部分孔桩出现流泥,流砂现象,这就造成本来就不密实的杂填土有足够的下陷空间.针对该问题,在距基坑边3米以外补充设置一排口径130mm,水平间距3.0米的回灌井,打设深度入淤泥层2.0米处,常压24小时回灌,经过一周后的沉降观测,该侧路面回弹量超过5mm,此后地面沉降变形趋于稳定.
  基坑东侧,由于土层构造较为特殊,即淤泥层下面没有残积土,直接揭露的是砂砾状强风化或含泥砾砂,基岩裂隙发育,导致地下水相当丰富,且为承压水,挖孔桩挖至该层段出现大量的涌砂现象.针对该问题,在此区段增设2口φ130的降水井,对该层间的地下水压力进行卸荷,取得较好的成效.
  围护桩的嵌岩爆破加剧周边地面沉降,同时引起周边采用桩基建筑物的沉降.分析其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本场地淤泥层较厚(厚度≥8.2米),理论固结期间沉降量就为68mm,加上淤泥层下或层间夹杂有含泥砾砂,含泥砾砂透水性强,该土层失水后也固结沉降;二,淤泥工程性能差,呈流软塑状,嵌岩爆破的振动泼势必造成淤泥重塑,由此出现淤泥振陷现象.此期间监测结果,地面最大沉降量约50mm,建筑最大沉降量约为10mm.为了确保基坑周边生活,生产的安全,建设单位组织召开紧急专题会议,最后确定须改良施工爆破措施,即在围护桩内靠近外侧一排φ45150的爆破减振孔,以降低地震波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土方开挖顺序的确定.根据本基坑内撑系统对称受力的特点,制定了基坑土方对称开挖的方案.本基坑土方总共约2.5万立方,分9个区域,以对角线为对称轴,同时对称开挖两个区域,分两层开挖开挖到底,这样可避免因被动区不对称卸荷而导致圆形圈梁受力状态改变的工况存在.
  拆除内支撑圈梁问题.临时支撑混凝土强度养护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以后,对称拆除内支撑,由于在此之前,地面沉降量超过预警指标,为了避免爆破拆撑对周边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及突然的应力释放造成新的支护结构体系的破坏,要求采用人工凿除方式进行拆撑,内支撑梁混凝土总共约200方,施工单位花费不到一周就拆除完毕.换撑后至地下室土方回填期间,桩顶水平位移不足5mm,比理论计算值fmax=12mm少一倍以上,这刚好证实了人工挖孔桩护壁混凝土对提高桩身抗弯刚度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
  基坑周边共设置12个水平位移监测点,32个沉降监测点,最大地面累计沉降102mm,最大水平累计位移13mm,最终趋于稳定.虽然地面沉降导致西侧住宅区人行通道路面和南侧拟建规划路面开裂,但未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人生伤害,因此本基坑支护最终取得成功.
  3认识与体会
  深基坑支护设计应严格把握"动态设计,信息施工"的设计原则,一个成功的支护方案,是必须通过不断地论证,在支护过程中不断地信息反馈,设计不断地修善才能形成的.本基坑设计方案经多次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在支护过程中,通过现场遇见的实际状况及监测成果,及时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把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这是本基坑支护成功的关键.特别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动态设计,信息施工"是深基坑支护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
提高各有关单位对深基坑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基坑支护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涉及岩土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要做到信息化设计和施工,与各有关单位对深基坑应有高度的重视程度,密切配合,及时反馈是是分不开的.
通过对本深基坑支护设计与周边同条件几个成功基坑典例的对比,在这种地质条件下,如果基坑周边环境对基坑变形要求不是很严格的情况下,采用人工挖孔桩挡围护桩还是比较经济,合理的.
  4结束语
  深基坑支护虽然大部分是临时性结构,但其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技术性和经济性.深基坑设计的计算方法虽然还有待于逐步完善,但如果在实践中不断地给予验证,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相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从量变过度到质变,不断地积累经验,以提高深基坑设计的准确性,达到基坑支护的安全和经济和谐统一.

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