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发挥传统服装优势 推动民族服装业发展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3

  论文关键词:中式服装;服装文化;民族服装业

  论文摘要:近年来,中式服装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分析中国传统服装深层次文化内涵出发,从款式、面料、技艺等方面阐明了中国传统服装具有的优势,并对中式服装的更新与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中国的传统服装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衣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缩影。雍容华贵、典雅大方的中式服装既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品位,也蕴含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式服装也日益受到国际服装界的关注.继2001年APEC会议的精彩亮相,到奥运会“青花瓷”的交口赞誉,中式服装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精美的制作工艺深受国人欢迎,这就为我国民族服装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然而,发展中式服装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服装的照搬或仿制,而是要提取传统服装的精髓,融入时代的元素,研发出新的“中式服装”。其中,如何把“旧”和“新”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设计和制作的难点。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服装的文化内涵,剖析中国传统服装的成衣工艺,以便有的放矢地做到“扬弃”。

  1中国传统服装的特点

  洋洋中国史,上下五千年。随着朝代的更替,时代的变迁,服饰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但是中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信仰以及生活习惯却相对稳定,儒家学说长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与着装,并对中国服饰文化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服装表现出了以下三个主要特色。

  1.1形意兼备的服装制式

  辛亥革命以前.中国绝大多数服装都造型宽松,轮廊线和分割线多为直线,上衣下裳,上下衣不连属,人们的身体被隐藏在宽大的服装内。直到清代,人们才以纽扣代替衣结。这样的服装制式,体现了人们讲“规矩”、成“方圆”的道德规范。服装的款式也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制约。从皇室宗亲、文武官吏。到各行百姓。均有标志性服饰。工商各行也都有指定的服装,被称为百工百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有:“有小儿子着白虔衫,青花手巾,卖辣菜干果之类……,其士、农、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香铺裹香人,即顶帽披背。质库掌事,即着衫角带,不顶帽之类。街市行人便知为何色目”。

  可以说,蕴涵在中国古代服装中的,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人格特征和生活风貌。在社会生活中。中国人的传情达意趋向于间接、含蓄、内向,在群体生活中采取从众态度,在穿衣观念中,采取表里一致。文质统一的审美观。在这里,“文”指的是文采,“质”指的是品格质地,因此,中国服装不以凸现人体美为主。而是强调着装后的“意”,看重服装文化性的一面。在这方面,服装有些类似于中国的写意画。重“神”甚于重“形”。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东方女子在穿上旗袍后可以显得温柔娴静、高贵典雅.而西方女子就很难穿出这种效果。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