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竹材工业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战略(5)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3

  三、存在问题

  1、竹产业科技投入虽然逐年增多,但是仍然力度不够,政策性优惠门槛高。

  2、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值上亿元,资产5000万以上的厂家为数不多,一些企业由于资金不足,由此带来的技术装备水平低,新产品开发、自主创新能力差,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少。

  3、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欠佳,资源利用率不高。环保意识薄弱。

  4、行业管理薄弱,行业协会在协调市场和企业行为的功能较弱,协会自律与协调能力较差。市场建设滞后,无序竞争严重。

  5、竹材加工企业盲目发展,竹材资源过度消耗。

  四、竹材工业化利用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了促进竹材加工行业持续、有序、快速地发展,需要针对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加以分析,认真思考竹材工业化利用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从总体上说,应该根据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经济社会的基本要求,结合行业实际,探讨如何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具体措施,只有这样,才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行业才会得到国家的支持,社会得益,群众满意,企业才有经济效益,企业才有不断自主创新能力,竹材工业化利用才能往深层次方向发展。具体地说,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㈠实施原料竹材多元化战略

  竹材虽然是再生能力强,但周期供应的量是有限的,因此,应该实行原料竹材多元化战略,以解决原料短缺对竹材生产特别是竹材人造板生产瓶颈制约作用。为了节约竹材,应尽可能做到全竹利用、多竹利用、高效利用和永续利用。

  1、全竹利用。竹材加工利用应逐渐实现“零废物”,其关键是开拓以加工剩余物为原料的竹和竹屑复合板或竹屑炭。

  2、多竹利用。改变现在的单纯消耗毛竹资源,而小杂竹资源过剩没有利用或低值利用的现状,其关键是发展利用小径竹为原料的重组胶合板模板和重组竹型板材,以及利用小杂竹等以产笋为主的早园竹类的发展,小杂竹笋通过加工出口,很受日本等发达国家欢迎。

  3、高效利用。竹资源特别是优质的毛竹资源,是有限的再生资源,更要把优质的竹材原料用在刀刃上,因此,必须开拓以全竹胚板作上下面板,以废旧下脚料为芯层的复合板材。

  4、永续利用。竹材工业化利用发展要即利用资源又要促进竹林培育为原则,因此,对原料需求量要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观,防止过度砍伐,确保“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㈡优化黏胶剂,实施环保化,力争游离醛“零排放”或超低排放。

  竹材工业化利用中的重头——竹材人造板,其黏胶原料是以甲醛、苯酚和其他有害化工材料为基础的。为此,应通过改进现行黏胶剂配方,以减少原料甲醛、苯酚和其他有害化工材料的使用量。改进制胶工艺以提高粘胶剂的性能,减少单位人造板容积的粘胶剂用量。使其完全控制在国家安全标准之内,使竹材人造板真正成为“环保型”的人造板材。

  ㈢加强产品开发,提高竹材工业化产品的附加值。

  高档产品制造所使用的原料和其他耗材,与中低档产品比相差不大,以竹炭产品空调被为例,一床高档空调被比中低档的售价高出200元人民币。又以浙江可信竹木有限公司生产的竹材机制砖模板为例,一张出口至南非的高档竹材机制砖模板花同样的耗材,用了不同的工艺,销售价竞高出同类产品80%以上,当然,高质量的产品,离不开该公司高效、高精度的表面处理设备和板材制造工艺的创新。

  ㈣加强宏观调控,指导竹材工业化利用产业的协调发展。

  要持续、有序、快速发展竹材产业,必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指导竹产业的协调发展,为此,首先要由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产业协会共同分析市场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机制,制定好产业政策,并根据资源、经济、技术等要素制定从资源培育到产品加工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目标、规模、速度及相应措施,指导产业的协调发展。目前,应根据我国竹材加工利用企业“多、散、小”的实际,根据资源状况,在重点产竹省份选择一、二个基础较好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主管部门扶持,采取兼并、收购、组建各种竹材利用产业化企业集团,或大型企业,以做强做大竹材利用产业。

  参考文献

  1.中国建材网.建材知识2009—3

  2. 工艺竹筷.浙江双枪竹木有限公司网站2009.3

  3.韩 健.我国竹材人造板工业发展历史的回顾.中国模板脚手架2006.4

  4刘国鹤.竹胶板模板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思考.中国模板协会论文集2006.9

  6.赵仁杰.竹帘胶合板的研制.林业产业.1991.3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