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中国城市广场设计的雷同化现象(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3

  在弘扬传统的文化特征和借鉴一些优秀的先进文化的问题上 ,我有两点看法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 、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挪威的波根市的欧莱·布尔广场由4000块各种灰色的石板组成,铺地颜色和图案向广场四角产生渐变。铺地的灰色石板共 6种成色,在雨中可以很明显地显示出来。波根市是一个多雨的广场,每年平均降雨 2500厘米,铺地石板湿润时可以显现出丰富而微妙的颜色、质感和纹理图案的变化。整个设计诗意地结合当地的气候特征,探索石头材质的细微变化和简单外表下设计的无限可能性,为城市创造出具有地方气候特色的微妙广场质感,这和很多城市景观设计的思路有根本的不同。笔者浅述中国城市广场设计雷同化的三个问题,旨在探索城市广场建设的决策权以及规模大小、尺度比例和人脉文化渊源的内在联系,借鉴国内外城市广场设计的成功范例,希望出现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拍手称好的、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城市广场。

  参考文献

  【1】朱淳,邵琦.景观设计基础【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朱铭,奚传绩.设计教育大事典【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3】荆其敏,张丽安.情感建筑【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