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行人交通违规行为的心理学研究(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3

浅论行人交通违规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由知觉强度指标的平均值看,对违规行为有促进性或阻碍性的控制信念,其对受访者的影响也是呈现相当高的状态。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是:附近有警察(5.75)、为了赶时间(5.48)、附近无来车(4.98),车流量相当高(4.87)、停等红灯时间太长(4.84)。

  1.4违规行为意向与违规行为

    行为意向问项结果见表7。由表中可以得知,有超过5成的受访者表示在以后的行人行为中,会有可能尝试从事违规行为,而有40.2%表示若违规行为有可能实现,会有从事违规行为的意愿,说明我国目前民众对违规行为存在侥幸心理。同时受访者表示实际有需要行使违规行为的比例超过5成,说明我国目前的行人交通设施存在着不完善与不合理的地方。

浅论行人交通违规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违规行为调查结果见表8。结果显示受访者自我失误导致的违规行为是:穿越道路时与其他行人交谈(4.15)、设有人行道的,不在人行道行走(3.01),穿越道路前不会先停于人行道边线(2.67)、横穿马路并未注意左右来车(2.26)、在道路上嬉戏、奔跑(2.17),这说明民众对步行交通的风险意识不足,特别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颁布,民众认为机动车不敢撞行人,因此可以通过交通安全与风险意识教育,减少上述失误行为的发生。而“路口设有人行横道、人行天桥、人行地下道,但穿越时并未使用这些设施(3.71)、在未划定人行道的道路上不靠边行走(3.65)、在禁止穿越时(如行人信号为红色、在缓慢移动的机动车之间),穿越道路(2.45)、不依规定,擅自穿越车道(2.36)”等违规行为说明城市行人交通设施的布局不完善和不合理。

浅论行人交通违规行为的心理学研究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