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宋代的胆铜生产(5)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3
万九千斤”[21](卷二一《江南东路•信州•景物上》)。这一岁收额是两宋期间信州胆铜的最低记录。从王象之嘉定辛巳年(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为《舆地纪胜》作序来看,岁浸铜八万九千斤之数必定是在此前的某一年岁收额,而根据下面的第三条材料来看,这一岁收额的时间还得前移。第二,据明清地方志记载:抚州城东一百二十里东山产铁,宋乾道年间,置东山铁场,下设罗首坪炉、小浆炉、赤岸炉、金峰炉四炉,[34](卷二七《土产•抚州府》)“设监官铸钱。理宗时革监官,属临川县丞厅。岁趁办过铁二十四万二千四十六斤,解铅山县浸铜冶铸”[35](卷一二《物产》)。如果按每二斤四两铁产一斤胆铜计算,仅抚州生产的铁就可供信州铅山场浸铜十万斤,这一数额已超过了宋高宗绍兴末期信州铅山场生产的胆铜数额。第三,据赵蕃的《截留纲运记》记载[20](卷五《截留纲运记》):


  铅之阜,宝藏兴焉;铅之泉,宝货化焉。兴者有时,化者无穷。……dī@⑤泉为池,疏池为沟,布铁其中,期以浃旬,铁化为铜。场兵千夫,服劳力作,糗粮惟邑之供。冶台岁运江淮湖广之铁,泛彭蠡,sù@(13)番水,道香xī@(14)而东,岁计所用铜,取诸铅之泉者几半。初额为斤十有三万,其后加之一倍。昼作不逮,继以夜工,率一夫而食二人之食,邑计供yì@(15)nǎi@(16)不充。令告匮无所,懦者束手以罔措,健者取给于凿空,同底于戾,卒不克终。时嘉定九年,郡守诸台合辞上奏,请岁留纲解米,为斛千有六百以补之,犹不足也。越十有三载,董饷记者视故籍复责输焉。章君谦亨来宰民社,叹曰:‘场兵、戍兵均兵也。彼当饷,此不当饷耶?’告于郡。郡太守陈公章力请于饷台,总郎戴公桷慨然许之,达之于朝廷。于是,有札下饷台,州家岁留之米,遂为铅邑永久之利矣……夫米给,铜课登,鼓铸羡,圜泉衍,惠利周于四海……从这条材料中可获知,至少在宋宁宗嘉定九年(1216年)以前,铅山县生产的胆铜数额已从十三万斤增加到二十六万斤。为了完成这一数额,场兵日夜生产,食粮供应告匮,遂截留纲解米聊补不足。而十三年后的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铅山县又被下令重新交纳纲解米,经各级官员上奏,才最终免除了这一负担,从而为浸铜生产者提供了食粮保障。估计此时铅山县浸铜额仍然维持在二十六万斤左右。这一数字虽然无法与北宋后期的三十八万斤相比,却也表明铅山县浸铜生产在经历过南宋高宗末期的低谷后,已逐渐回升,达到北宋最高产额的三分之二以上。第四,据前引张端义《贵耳集》所言,理宗时,韶州岑水场用铁百万斤浸铜二十万斤,这一产量只占北宋事期产量的四分之一弱,却也比宋高宗时期明显回升。至于号称“三大场”中的潭州永兴场的情况,因材料缺乏,已无可考索。
  总而言之,宋代兴起的胆铜生产,部分地弥补了矿铜生产衰落对铸钱生产和财政收支活动的冲击,使中国古代采矿业在传统的生产方法之外又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古代劳动人民总结出来的胆铜生产原理,仍然是现代湿法冶金的理论基础之一。
参考文献
  [1]邢润川.水法冶金的起源——胆铜法[A].中国古代科技成就[C].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
  [2]夏湘蓉.中国古代矿业开发史[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0。
  [3]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
  [4]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会《矿冶》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5]张子高.中国化学史稿[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
  [6]吴普.神农本草经[M].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
  [7]葛洪.抱朴子[M].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985。
  [8]燕羽.宋代胆铜的生产[J].化学通报,1957,(6)。
  [9]李时珍.本草纲目[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
  [10]乐史.太平寰宇记[M].宋代地理书四种.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11]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
  [12]梦溪笔谈[M].四部丛刊续编.上海:上海书店,1984。
  [13]郭正谊.水法炼铜史料溯源[J].中国科技史料,1981,(4)。
  [14]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5]危素.危学士全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济南:齐鲁书社,1997。
  [16]汪圣铎.关于胆铜生产的起始[J].中国钱币,1996,
  [17]章如愚.群书考索[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
  [18]苏辙.龙川略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9]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
  [20]赵蕃.章泉稿[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


  [21]王象之.舆地纪胜[M].宋代地理书四种.台北:文海出版社,1971。
  [22]江西德兴发现北宋炼铜家张潜碑[J].中国钱币,1998,(1)。
  [23]周必大.文忠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
  [24]洪咨夔.平斋文集[M].上海:上海书店,1984。
  [25]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M].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
  [26]留正.皇宋中兴两朝圣政[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7。
  [27]胡我琨.钱通[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
  [28]杨时.杨龟山先生集[M].康熙玉华山馆刊本,年代不详。
  [29]马端临.文献通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0]张端义.贵耳集[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
  [31]何云.嘉靖汀州府志[M].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上海:上海书店,1991。
  [32]和shēn@(17).大清一统志[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
  [33]解缙.永乐大典[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4]陶成.江西通志[M].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
  [35]胡企参,赵子祥.弘治抚州府志[M]. 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上海:上海书店,1991。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礻右加右
    @②原字为黾的繁体
    @③原字为亻右加免
    @④原字为礻右加必
    @⑤原字为阝右加是
    @⑥原字为阝右加鸟的繁体
    @⑦原字为日下加文
    @⑧原字为宀下加是
    @⑨原字为王右加灌的右部
    @⑩原字为亻右加孱
    @(11)原字为空的上部下加敫
    @(12)原字为卤的繁体
    @(13)原字为辶内加朔
    @(14)原字为奚右加谷
    @(15)原字为亻右加意
    @(16)原字为辶内加西
    @(17)原字为王右加申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