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南阳汉画像石的档案学意义(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3-10-04

  (三)南阳汉画像石是一部“艺术档案”

  汉画像石以艺术图像贯通文学、绘画、舞蹈、音乐、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丰富的信息,是文化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凝集了许多时代的艺术成就,是群众从事文化艺术活动的反映和群众艺术智慧的结晶,可称之为文学艺术档案。

  南阳汉画像石题材包括很多神话故事。神话传说是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南阳汉画像中独具艺术特色的部分。神话人物多为人首蛇身的独特造型,形态优美,富有想象力。较为常见的有:伏羲、女娲、羲和、后羿射日、嫦娥奔月、雷公出行、风伯、雨师、河伯鱼车、东王公与西王母等。其中以牛郎织女、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神话流传最广。《楚辞•天问》王逸注曰“尧之时十日并出,焦土稼,杀草木,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用夸张简化的手法再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奋斗精神,使汉画像的表现与代代口传的及文字记载的神话故事吻合,大大提高了汉画像的文化价值。

  汉画像石描画了汉代厅堂、门阙、楼台、桥梁等的建筑式样和艺术风格。南阳汉画像石中汉代贵族住宅一般以前堂为主要建筑,堂前建一门阙,此外还有厨房、车库、马厩等。并以简化与抽象处理后的图案进行装饰处理,图案一般有菱形穿环、菱形套连、十字穿环、三角形等。[7] 这些图案一般都有特殊的含义,象征着美好的祝愿和希望。如以“五铢”图纹象征金钱财帛的富足,以“柿蒂纹”象征光芒四射的太阳,寄予“见日之兴,天下大明”之义,而“十”字纹,“万”字纹符号则暗含着是对太阳神的敬仰和崇拜。

  南阳汉画像石刻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盛行于两汉的舞乐百戏,它是一种糅合了舞蹈、音乐、杂技艺术和幻术的综合性表演艺术。首先,南阳汉画像石也是舞蹈艺术的真实写照,它以妙曼、飘逸、灵动、精美的图像档案补充了经史子集等表达的不足。为研究汉代的舞蹈艺术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从中可以一窥汉代肢体表现的艺术。比如画像石中七盘舞、建鼓舞、踏鼓舞、长袖舞等画面充分演绎了汉代多种多样的舞蹈形式。以七盘舞为例,伴随着美妙的乐声,舞者在七个盘(或鼓)上旋转雀跃,动作轻盈灵巧,长袖飘飘,衣带扬拂,极具“飞动之势”,画面疏朗有秩,潇洒空灵,质朴自然。在《踏鼓舞》中,舞者倾躯折腰,长袖曳

  地,画面简洁疏朗,意境深远。汉画像石中的舞蹈画面充分表现了汉代人豪迈自信、大气磅礴的精神状态。[8]画面古朴自然,洒脱中不拘细节,这些珍贵的图像资料营造出雄浑深沉的汉风汉韵。其次,汉画像石中描绘的乐器种类繁多。不少乐器演奏图中涵盖了汉代常见的乐器种类、乐器形制和演奏方法等。据有关资料记载,汉画像石中出现的乐器有三类:一是打击乐器,如建鼓、鞞鼓、镈、钟铙等;二是吹管乐器类,如埙、箎、竽、排箫等;三是弹弦乐器类,如琴和瑟[9]。

  汉画像石中也有少量的书法艺术档案。主要有“郁平大尹冯君孺久”、“许阿翟”、杨官寺、独山西坡等画像石墓中的一些文字刻石。其中许阿翟墓志铭画像石为南阳汉画馆的镇馆之宝,其左部的墓志铭文竖刻六行,满行23 字,计136 字。墓志铭博采众长,糅合了隶书和魏碑的优点,是隶书向魏碑过渡时期的代表作,对于研究中国书法、书体的发展史以及画像石的断代分期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南阳汉画像石充分展现了汉代的雕刻艺术。画像石采用平面阴线刻、凹面阴线刻、平面剔底浅浮雕、横竖纹衬底浅浮雕、局部高浮雕等雕刻技法布局画面,疏朗明快,主题鲜明突出,体现出深沉雄大、粗犷豪放和古朴浑厚的审美特点,展现出汉代人个性特征和浑厚气魄。

  (四)南阳汉画像石是一部“天文学档案”

  南阳汉画中最珍贵主题内容是天文星图,它具有浓重的地方特色,内容丰富,地位重要。此类天文星图占全国同类画像石中的一半,是我国汉代天文科学的实物见证。用图像记录之天文现象,与汉代文献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汉代在天文学方面的发展成就,形成了图文并茂的汉代天文学档案。

  典型的有刻有阳乌或三足乌的日轮、刻有蟾或兔的月轮、表现日食天象的“日月合壁”、表示祥瑞的“日月同辉”、牛郎织女星、北斗星、苍龙星、白虎星、慧星、钩陈星等。这些图案既巧妙地解释了天文现象的产生原因,也蕴含了阴阳和谐的哲学境界,寄托了墓主人夫妻和睦、政治承平、德懿天下的期望。它以象征的手法,把天文与人文紧密联系起来,融人伦哲理、自然现象、政治教化于一体,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深远意境。[10] 南阳汉画像石刻的大量出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天文学水平,为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学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图像档案资料。

  四、南阳汉画馆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档案馆

  南阳画像石大多出自历代被盗掘毁坏了的汉代画像石墓中。在漫长岁月中, 不少汉代画像石墓被盗掘和拆毁,或流落民间,或挪作他用,或遗失荒野,或流落海外。为对汉画像石进行有效的保护,南阳建立了我国第一座专门收藏、陈列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博物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收集、珍藏各类汉画像石,传承中国古代文明,积极服务广大人民。至今,新馆建筑面积2700 多平方米,藏品3000 多件,被誉为全国建馆最早、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汉代石刻博物馆。南阳汉画馆以实物馆藏展览的形式,形象地展示给世人一个物质的和精神的汉代社会。
 

  南阳汉画像石作为中国汉画像石艺术的组成部分,它以直观的图画形式保留了汉代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具有极高的档案学研究价值和较大的研究空间。汉画像石作为一种档案,我们有必要对之加强保护和整理,并将其与传世文献结合起来应用于历史研究、文化诠释、艺术借鉴等各个方面,使古老的画像石焕发出新的光辉。

 
  参考文献
[1] [ 德] 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29.
[2] 周到,吕品. 南阳汉画像石简论[J]. 中原文物,1982,(2).
[3] 恒晓红. 南阳汉画像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与优势[J]. 南都学坛,2010,(2).
[4] 魏仁华,韩玉祥. 试论汉画中的饮食文化[J]. 南都学坛,1997,(5).
[5] 程健君. 南阳汉画中的“伏羲女娲图”考[J]. 南都学坛,1988,(2).
[6] 陈江风. 汉画像“神鬼世界”的思维形态及其艺术[J]. 中原文物,1991,(3).
[7] 徐森. 浅谈南阳汉画像石的历史渊源及艺术特点[J]. 文学界,2011,(1).
[8] 姚伟. 来自汉朝的数千张“照片”——南阳汉画像石系列之一[J]. 躬耕,2009,(4).
[9] 李幼馨. 南阳汉代画像石刻中的音乐[J]. 南都学坛,1992,(4).
[10] 陈江风. 汉画像天文星图与民族传统观念[J]. 寻根,1995,(5).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