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互联网与电影市场的繁荣,造就了网络影视评论的生机勃勃,但生机背后的危机值得我们思考。当下的网络影视评论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了粗浅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网络;影视评论;专业性;大众性
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新片热映,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大批影院,都印证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上大量的影视评论感受到大众对于电影的热情。可以这样说互联网的到来,大众的言语表达得到了空前的开放和自由,有了这么个平台,往昔高高在上的影视评论不再高不可攀,成了大家手指、键盘间流露出来的心声。而作为普通观众我们也越来越倾向于依靠网络影视评论去选择了解电影。但是伴随着网络影视评论的繁荣,我们也感受到了网络影视评论的弊病。
我们知道传统的影视评论是以纸媒体为载体的印刷品,其存在形式比较固定化,而网络影视评论却以千姿百态的形式丰富人们的表达和浏览,通过百度、google等搜索,我们可以找到数以百万计的有关影视评论的网站、论坛、BBS、博客等,这些都是网络影视评论的栖身之所。例如:
(1)倾向专业化的影视评论网站:银海网、中国电影界、电影评论库、烂番茄电影评论等。
(2)某些网站所附设的影视分支结构——专栏、社区、论坛、BBS:搜狐、新浪、网易、央视网站、天涯社区、豆瓣等网站都开辟了影视版块。
(3)博客:一些影视界的人士和爱好者的个人博客中有相关的影视评论,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包括自己的作品和转载别人的作品。如朱显雄。但这繁荣背后隐藏的是专业化影评的缺失。
①网络大众对于影视批评的概念界定混淆不清,往往将专业化的电影评论与普通爱好者感触式的影评混为一谈。认为影评就是对电影的褒贬发表自己的感想议论。但事实上真正的电影评论并不是站在感性的立场上,对电影发表自己的感想,而是从理论的高度,对电影作品或实际创作现象分析评判。而目前网络上兴盛的大多数都是一般爱好者感触式的影评。感触式影评是感性的,感情爱憎一目了然,生活现实感强,文风鲜活、形式简单,但是理论色彩较淡,总体而言,零散感触多于理性剖析。通过这类影评,大众往往很难从中认识到一部电影应有的价值。甚至有些感触式的影评不是建立在具体作品分析上,而是建立在个人的主观好恶上,由于评论者的主观偏见而误导了观众。这类影评仅仅可以看作评论者的情感抒发,很难对电影创作和观众欣赏产生帮助。而另一类网络常见的影评多为媒介广告式的评介。媒介广告式的评介则往往将所谓批评、研究与影视作品的新闻发布、广告效应等商业运作结合起来,恶评与炒作现象颇为严重,很多评论名为“研讨”,实为广告,更加具有表演和做秀的性质。很多影片处于宣传的商业目的,往往雇佣一批枪手,不顾作品本身给予好评,而观众受到影评的引导去观看,结果发现言过其实,便会对影评的权威公正性产生疑惑,使得影评完全丧失了电影评论的主体性和独立性,评论功能日渐削弱。
总的来说,这两种电影评论的共同特点都是缺乏专业理论支撑。 因此,严格而论,这种没有理论提升的就事论事的感触式的影评、观后感和宣传大于分析的媒介广告式的评介对于电影创作和观众是无益的,长此以往,还会损害网络这个影评的平台。
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对于影视评论是极其有益的。它的出现拉近了观众与影视评论的距离,让普通大众参与到评论中去。它的及时性、互动性都为影视评论的发展带来生机。而如何更好地利用这样的平台,让网络影视评论良性发展是我们应当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当下网络影评的舞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众语喧哗状态,时代文化的嘈杂形态都折射其中,世俗要求夹杂其中,宣传味道更为明显,功利价值显而易见。特别是批评背景日益复杂化,原先电影批评所遵循的艺术化的理论标尺,在商品化日渐兴盛的今天,在网络平台上受到了大众娱乐规则和商品规则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得网络影评的评论标尺多元化,变得无所适从。这一切都导致了目前网络影评混乱无章的现状。我认为基于网络平台的特殊性以及影视评论的基本特性,应当成立专业的网站,出现一批具有专业理论素养的影评人对于网络影评给予积极地引导和带动。我们已经欣慰地看到类似的举动已经开始着手与尝试。2006年8月27日由搜狐娱乐与两家电影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即将联合推出“电影评审团”活动,不仅将为影片本身提供最客观、公正、多面的评价意见,更将对制片公司、电影院线提供最有价值的观感资料。“电影评审团”由媒体记者、影评人和网友组成,评审团成员可以免费同步甚至提前观看到在内地公映的所有电影。评审团成员不定期更换,网友成员将从在搜狐电影论坛各种活动的优胜者及其他相关电影活动的积极者中选出。观看完影片之后,所有评审团成员将会通过电影论坛这一网络平台为影片打分,并第一时间发表最新鲜最直接的观影心得,最终由搜狐娱乐频道汇总发布。
②另外基于网络评论的特殊性,对网络影评的规范也应重新界定,考虑到网络影评的受众广泛性,将理论性和大众性的结合是网络影评应该秉持的基本原则。网络影评不应当成为高深晦涩的理论分析,而应考虑到大众的程度与口味,既具备一定的理论专业性,又考虑到大众的接受性,和评论的可读性,从而推动电影市场的繁荣与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