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后现代语境下现实主义艺术批评研究(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6

  2008年 5月,中国四川省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中国写实画派袁正阳先生提出艺术家集体作画捐赠灾区。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赞同,于是26位画家不舍昼夜,终于在 5月 26日展出了《热血五月 ·2008》,并筹得 3350万元善款捐赠灾区。《热血五月 ·2008》由多幅组成 ,画面中有灾区人民坚强抗灾,全国人民踊跃献血的场景,也有武警战士奋战在抢险第一线上,小女孩在人群背后持烛守夜的感人画面,这些画面对于接受者的情感都有着巨大的震撼力,强烈地激发着每个人的民族凝聚感,牵引着人们对灾区人民关怀与关注的目光,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由于艺术家们对5·12这个宏大题材的良好把握,使《热血五月 ·2008》不仅吸引了艺术收藏家,慈善家,也为灾区筹得了巨额的款项,救人于危难。同时深深地震撼了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使大家踊跃地投人到灾区的重建中,民族凝聚力得到空前的高涨,社会道德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社会美——“善”得到了完美的表现。在随后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大型作品《热血五月 ·2008))学术座谈会上,评论家们一致认为此幅作品是几十年来少有的重大主题性美术创作,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美术杰作将对今后美术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批评家们通过对这类作品的深刻评论,意在唤起更多的力量参与社会事务,共同建构和谐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体系。

  当下现实主义艺术批评之所以加大力度通过引导现实主义创作来构建和谐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与现代后现代文化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一,现代这种高度强调自我意识,自我中心的意识形态,使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出现了危机,社会的人文关怀趋于淡薄。在这种背景下汶川大地震后很多有社会责任感的画家开始针对这一事件进行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批评家们早已注意到在当下现代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关于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建构的问题。他们借用了有代表性的“汶川大地震”作品,通过理论的形式,适时地引导了艺术创作的取向,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大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匡正了人们的道德价值体系建构。圣西门说:“艺术家的职责与使命就是向他们所处的社会施加积极影响,发挥传教士一般的作用。并且在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里,冲锋陷阵。”

  第二,现实主义艺术批评对于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建构,还因为在现代后现代的语境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理性因素,甚至是对原有社会价值体系的破坏。这就需要现实主义艺术批评理论的理性匡正。在很多后现代的艺术中都可以看见血腥、暴力色情,甚至是违反法律的荒唐行为。究其根本,是“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同时出场在中国的时候,我们的一些艺术家在没有来得及梳理的时候就全盘拿来了”_6Ⅲ 这种对自身意识的无限放大,非理性的全盘借用,并不适合人们的道德价值体系建构。中国现实主义艺术批评中,对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建构存在着关于理性的探讨。而当下艺术界所存在的非理性现象,也需要现实主义艺术批评关于建构和谐的社会价值体系这一历史意义去有效匡正。

  结语

  现实主义艺术批评伴随着现实主义作品的发展,在中国历经了近百年的历史。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在中国当下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现实主义艺术批评同样发生了新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特征。随着现代社会艺术与生活之间距离的拉进,现实主义艺术批评越来越多地开始注重人文方面的关怀,引导艺术创作对于小人物的关注。同时,随着西方现代与后现代思想的涌入,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冲击而现实主义在中国发展多年,早已融人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质。在现代后现代语境下,现实主义艺术批评家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现实主义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作用,引导艺术创作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表达。另外,后现代主义对元叙事的解构,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现实主义的叙事性特质,在这种冲击面前,批评家们通过理论引导艺术创作对现实主义叙事性的侧重,正是对现实主义本身特质的捍卫。

  在历史的角度,当下现实主义艺术批评的时代意义已经远非解放初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服务。更不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疯狂的领袖崇拜以及非理性化的伪现实主义艺术批评路线。现实主义艺术批评的时代意义在于通过艺术批评的理论引导来使艺术作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构建和谐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汶川大地震中,批评家们对众多现实主义作品的评论,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现实主义创作,这对道德价值体系的建构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明显地体现了当下艺术批评的历史作用。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