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神与我神——书法的临摹与创作刍议(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6

  第三,我神阶段。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记曰:“夫纸者阵也,笔者刀鞘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结构者谋略也……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创临惟须滑健,不得计其遍数也。夫欲学书之法,先干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此可谓临创之要决。这时平时的练习与创作已经化古人之意于我身,我的心意占居在主要地位,无心于书的创作状态,写的只是一种我之心意。需要知道的是这种状态就是自我的实现。在这种自我实现中,多年临摹练就的本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这种艺术语言本身就具有意味,就是一种表达自我的形式。例如:苏轼之《黄州寒食贴》是在他被贬黄州后所书,其书之意,全用己意,但却处处合乎古人法度,书之初,起笔心意平淡,因病错失花期,可谓书生习气,既而由风雨飘摇,小屋如舟引出身世之感,笔势随之摇曳奔放。正是生活的艰难困苦,使苏轼感到放逐的切肤之痛,“空疱煮寒菜,破灶烧湿苇”一联,字形由小变大,使人感到其心情如破闸之水,激射而出。看到乌鸦衔纸才依稀记起今天是纪念介之推的伤心日子。想当年晋文公欲用介氏而误把他烧死,这与自己无端受到猜忌不是十分相似吗?“君门深九重”不能扣帝阍而刨白固为忠诚之士共同的悲哀,但“坟墓在万里”却是私门最大的不幸。铩羽之翅,又岂能飞越祭扫?想效法阮籍,却害怕死灰屡溺,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再不可复燃!“哭途穷”三字,横空出世,如音乐中的曲终前的最强音,肃杀萧瑟,余音绕梁。这是苏东坡心意的体现在他的书作中,我们所追求的何不是此种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

  需要补充的是,在以上三个阶段的书法创作中书作的内容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孙过庭在《书谱》中曾对王羲之的不同作品所具有的不同情感类型,有了很好的说明:“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可见情感的体验与注入,会“因物”不同,而导致“我心”“我神”的不同表达。

  余论

  蔡祥麟先生说过:书家要具备三境:即“工、学、才”。我赞同他的意见,但对之稍作调整和补充。并且作为形神相融的条件提出。

  第一、天赋才情。这是最重要的条件,“才”有大有小,有先天有后天,我这儿所说的主要是人的禀赋与天资。爱迪生说成功是99%的汗水和1%的灵感造成的,没有这1%灵感,我们仅能有小成,而不会有大成。我并非说是天赋决定论,但天赋的重要性却是非常之大的,天赋能够造就天才。

  第二、修养。黄庭坚云:“学问文章之气郁郁芊芊发于笔墨之间,此所以他人终莫能及尔”。此中学问文章之气即后代所推崇的“士气”或“书卷气”,又云:“士大夫下笔使有数万卷书气象,便无俗态,不然一楷书吏耳。”可见黄氏所推崇的是读书万卷始通神。见多识广,从而明辨了是非取舍,眼界随之提高,胸次因而拓宽,如果再加以才情工夫,那么出手必然高超绝尘,无俗气。读书成为宋以来提高胸次,提升书法境界的不二法门。当代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使得在国学上的学习不可能达到像古代书家的水平,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深入学习古代经典,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才可能把握其精神,才可能达到较高的艺术修养。当然修养亦包括和书法艺术相关的其他姊妹艺术形式,从中我们都可以得到艺术启示,金针渡人,伽叶微笑。

  第三、功夫。古人用志不移,专心致志,乃能技通于道。苏东坡云:“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磨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可谓“书穷而后工”,这正是书法艺术创作不可逾越的途径。

  第四、五合五乖。孙过庭《书谱》中云:一时而书,有乖有合。合则流媚,乖则绸疏。略言其由,各有其五:神怡务闲,一合也;感惠徇知,二合也;时合气润,三合也;纸墨相发,四合也;偶然欲书,五合也。心遽体留,一乖也;意达势屈,二乖也;风燥曰炎,三乖也;纸墨不称,四乖也;情怠手阑,五乖也。乖合之际,优劣互差。孙氏在此指出书法创作的情况,除具备了表现的技能与素养之外,还要和创作时的身心、外在环境、工具材料紧密联系,只有在“五合”的状态下才可能产生好的书法作品;相反假使有“五乖”而或有几乖,那麽自然腕下有鬼,当然不会产生好作品。

  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中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由技法层面上升到哲学体悟方面,从而技道两进。作为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在书法的学习之过程中,我们的心灵则恰恰是一种“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历程,只有把握住临摹与创作的关系,才能更好的深入到古代经典书作当中,与古为徒,入古出新。

主要参考文献

⑴《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1月第1版。

⑵《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丛文俊,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⑶《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

⑷曹宝麟,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⑸《论中国书法的“三性”与“三境”》,蔡祥麟,《中国书法》杂志2005年第一期。

⑹《说文解字今释》,汤可敬,岳麓书社,1997年第一版。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