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过猴山》中的审美情趣(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6

      这部影片虽然是动画片,但它同时也具备了电影的一些特性,诸如:影片的情节安排、矛盾冲突、人物与动物的性格刻画等。只有把动画片特有的艺术语言与电影的特性完美结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动画影片。该片的情节结构简单,主要分三大段首先是开端,老头草帽被猴子抢走:其次是高潮,老头设计抢回草帽;最后是结尾,老头抢回帽子逃走。由草帽引起的戏剧化冲突开始,矛盾双方的对峙使观众得以期待下面情节的发展。情节虽然简单,但细节处理却很生动有趣,而丰富的细节正是“趣味”所在。如当老头的草帽被顽皮的猴子抢走时,为了抢回草帽,老头利用猴子模仿的弱点,先做了几个轻松的动作,然后就用手旋转自己的草帽把它扔了出去,猴子们也依葫芦画瓢把草帽扔了出去,结果帽子都聚在了一起,老头的机智和猴子的淘气都充分展现出来。接下来就是:在老头和猴子们膛目的一刹那,一人七猴的抢帽大战就开始了,一阵浓烟过后,以老头的草帽和汗衫被抢而告终。猴子的再次胜利使老头的愤怒升到了极点,导演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了老头的身体象充气的气球一样立刻膨胀起来,又迅速泄气一般瘪了下去,这种不合常规的夸张、视觉形象化处理的表现手法,造成了强烈的喜剧效果。而不合常规的夸张在我国的传统艺术中就有很多体现。例如,传统剧目《三岔口》剧情内容实际上是表现的黑夜,而在舞台上不可能漆黑一片,演员是在灯光通明的舞台进行表演,通过一招一式的精彩动作使观众理解剧情所发生的时间和特有的环境氛围。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群猴的细节设计,这群猴子分为一只老猴、五只成年猴和一只小猴,导演通过它们的不同肤色把它们不同的年龄差别表现出来,如老猴的皮肤处理成黑色;成年猴的皮肤处理成棕色;小猴的皮肤处理成储红色。影片中有这样几个镜头:为了偷走老头的草帽,那只老猴率先用它的长尾巴倒挂在树枝上,其它猴更一个连一个,齐心协力,以一记倒挂金钩顺利偷走了草帽。片中的那只老猴明显是猴子们的领头人物,它指挥着其它猴子,几个动作就把老猴的果断聪明表现出来了。为了更加突出影片的幽默诙谐,导演让猴子们井然有序地一个接一个地将草帽从下传上,不仅增强了影片的节奏韵律感,也让观众看了忍俊不禁。即将大功告成时,那只小猴却一不小心掉在了老头的肚子上,惊醒了熟睡的老头,观众以为接下来就是小猴子迅速逃窜,谁知导演又设计了一个老头和小猴四目相对的细节,小猴惊恐的眼神和老头惊奇的眼神的对比立刻就产生了有趣的喜剧效果。

    对于小猴的刻画还有一些生动细节,如影片开始时,猴子们见老头上山,一阵风似地跑过石桥,最后跑过去的是那只小猴,当它跑到桥中央时,还回头往后看,随即快速过石桥,交代了小猴的活泼淘气。而当其它猴子都分有一顶草帽,唯独小猴没有时,委屈地趴在树枝上哭泣,这时老猴递给它一顶草帽,它立即转忧为喜,眉开眼笑,展现出小猴孩子般可爱的天性,这几处细节的刻画,生动地突出了小猴活泼可爱的性格特征,处理得恰到好处,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幽默诙谐和轻松趣味。

    四、民族化的表现手法

    在影片中,其背景采用了喜闻乐见的中国传统写意山水,寥寥数笔,虚虚实实,简洁而又生动。中国画以它特有的“笔墨情趣”与影片所打造的诙谐幽默的艺术风格相得益彰。这种“笔墨情趣”与道家追求的外在自然、内在自然和谐统一相一致。先秦哲学家荀子说:“不足不粹不足以谓之美。”这话运用到艺术上就是说:艺术既要丰富地全面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又要提炼地去粗存精,提高,集中,更典型,更具普遍性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动画片的背景主要是为了烘托人物,不应表现太具体的环境,而是删繁就简,高度提炼和概括,做到景物简洁,层次分明,虚实相生,如片中背景出现的几棵椰子树,就是采用了这种艺术手法,有的镜头背景就是空背景,通过笔墨的晕染给人以延伸的视觉空间感,而更好地突出集中了人物或动物的动作表情,这正是吸收了我国传统京剧处理舞台背景的艺术手法:舞台上的空间构成,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排除累赘的布景,以几件代表性的程式化舞台道具来代替,但具体的环境气氛完全靠演员丰富的舞台表演来体现,以布景道具的“虚”来衬托戏剧人物的“实”。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他笔下的虾更是虚虚实实、若有若无,达到了虽“无水”胜“有水”,“无境”胜“有境”的高超的艺术境界。

      由于影片没有一句对白,因此片中的背景音乐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统贯全片,起到画龙点睛和渲染气氛的作用,奠定了影片诙谐幽默的艺术风格。没有这段民族音乐的衬托,影片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光彩。背景音乐的演奏是采用中国传统的打击弹拨乐器,特有的打击鼓点与人物的动作表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充分揭示了猴子顽皮和老头机智的性格特征。诙谐有趣的主旋律加上恰到好处的鼓点,使人物和动物的形象特征更加丰满,增添了影片的喜剧因素。同时,传统民乐与影片题材内容的相互匹配,使影片的民族风格得到了艺术上的完美统一。

    从以上内容可知,这部优秀的动画影片使用了多种艺术表现手段,使影片的民族风格更加鲜明突出,片中恰到好处的幽默“嘘头”更有利地突出了东方式的智慧,渲染了影片独有的风格特点:彻头彻尾的一部纯闹剧片。它的诙谐幽默、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和片中所体现出的特有的审美情趣,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美学思想相一致。这部影片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值得思索和研究的。当今我国动画片的内容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就在于太忽略对本民族文化及特有的审美情趣的关注和研究,这使我们失去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国的动画产业,必须走民族化的道路。一个国家的美术电影趋向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它艺术作品更多地包含着本民族的艺术趣味和适应本民族的欣赏习惯,也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艺术发展道路上,逐渐形成的美学原则。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是我们动画创作者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源泉,深深扎根于这块沃土,以传统美学思想作指导,去探求本民族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并认真体察当代人们的现实生活,在学习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制作经验的同时,打造本土动画,而不是一味模仿国外动画片的艺术风格,导致自我的迷失!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