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变之诀,虚虚实实”——论析“虚实说”在中国电影中的艺术运用(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6

  二、“如实神龙,屈伸变化,固无定体”

   ——叙事进程中的虚实美

    “山水间烟光云影,变纪无常,或隐或显,或虚或实,或有或无,冥冥中有气,窈窈中有神”。电影是动态艺术,“气”和“神”蕴涵在“烟光云影”虚实变幻的叙事推进中,使叙事获得节奏和韵味。

    首先是细节的含而不露,耐人寻味。中国传统美学推崇含蓄,反对直露,“诗如神龙”,“神龙者,屈伸变化,固无定体,恍惚望见者,第指其一鳞一爪,而龙之首尾完好,固宛然在也。”直写部分为实,深藏部分为虚,事详实,情隐虚。组成情节的细节构成方式各有不同,但通过编导“因心造境”的艺术方式,可使细节具有一种超越画面实体的意义。《黑炮事件》中从教学回到宿舍后的赵书信情绪激动,但导演却拍了一百英尺长的赵书信背身全景镜头,含蓄之处把遐想空间留给观众;在《离开雷锋的日子》中,女售票员的思想转变,只用特写镜头拍摄女售票员的手把本想藏匿的金戒指用一根红线挂到乔安山的驾驶台上。情节的虚化处理,细节的意味深长,构成了虚与实的交替,变化之中多了言外之意,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另一种虚实是将直接实写称为实,间接隐写称为虚,毛宗岗认为《三国演义》叙事善于用虚,即指虽有点染暗示,却未直接露面的人物故事,“隐隐跃跃,如帘内美人,不露全身,只半面,令人心神恍惚,猜测不定”。此为用虚之妙。电影叙事中常常运用蒙太奇省略和情境元素空白,在(城南旧事》中疯女人带头所谓的女儿跑进雷电交加的夜里,小英子呼喊追赶着滑倒在地,这里画外传来了火车的轰鸣,声音一直贯穿到下一画面,小英子躺在医院的床上,画外传来卖报的声音:“看啊看啊,母女俩被火车轧死了!”疯女人的惨死“无象”式的表现反而使“象外”联想清晰起来。《有话好好说》中张秋生在嘲笑声中举起了手中的菜刀,然后是画面十几秒和静歌和空白,既避免了血淋淋的画面对影片喜剧风格的消解,也让观众在“无物”中回味出人意料的结局所包含的求理性者的悲剧处境。“言止而意不尽,尤为极致。”如司空图所云“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象外的“无象”,犹如环中的“无物”,皆能起着虚中生实,寓实于虚的妙用。

    虚实运用还可以使叙事节奏张弛相同,高潮迭起。“境界迂回婉转,绝处逢生,极尽剧场之变”。王士论长律之法,也标举“首尾开阂,波澜顿挫”八个字。电影是叙事艺术,讲求叙事的智慧,电影的叙事环节分为情节部和情绪部,情节部为实,情绪部为虚,二者相同,使电影兼具叙事和抒情的效果,叙事节奏能够阖闭弛骤、疏密疾徐。《黄土地》中,气势宏大的腰鼓舞,和叙事并无直接的联系,但成为了整部影片中“求宣泄、求进发、求精神”的抒情段落。《红高粱》中的颠轿、祭酒、打鬼子,则在叙事中演绎了无拘无束、自由狂放的华彩乐章。

    香港导演吴宇森执导的《变脸》在好莱坞获得一片喝彩,既得力于成功地运用了好莱坞惊险片的模式,更以他中国化的叙事理念使影片别具东方神韵,这就是虚实的有机运用:激烈的枪战与孩子沉浸在音乐中的舒缓相交替;乌黑的枪口喷发子弹与白色的鸽子拍翅而起相对比、安放定时炸弹与教堂的圣乐演唱相连接,节奏疏密有致张弛有度,画面的形象意义也得以伸展丰厚。

    三、“化实为虚”与“意与境浑”—意境与风格的虚实美

    “虚其心者,极物精微,所以人神也”。中国传统美学把宇宙万物看作精神本体“无”的外化显现,在审美观照中,把精神本体作为美的本原,在审美创作中,注重把握对象的内在精神美和本质特征,王弼说,“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故其为物也则混成,为象也则无形,为音也则希声,为味也则无呈”。这种精神本体就是美的本原和最高形态的美,王弼把它叫做“大美配天而华不做”。

    “实者虚之,虚者实之”,化虚为实,将心境物化。古代文论家也常用“奇、幻、怪、夸”等说明浪漫主义文学的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但仍扎根于“人、情、物、理”的现实土壤中。刘熙载说:“山之精神亦无所寓也。”由气象而出精神,则是意境的结合、风格的形成。电影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其浓郁的意境创造和独特的风格魅力。

    把意境划分为浅层虚境和深层虚境有利于区分意境的两种层次。钱层虚境指特定艺术形象本身在一定程度上触发艺术想象,造成想象中原表象的深化、分化、转化等,产生耐人寻味的艺术幻觉及相应的情趣和气氛。深层虚境则指艺术形象在整体上达到情物理的高度融合并由此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孙中山》导演丁荫楠在总结影片的创作时说:“这是一次虚实逆向结合并且纳人一个总体情绪结构的大胆尝试……虚与实……从头到尾贯穿于千百个镜头之中。”可谓领悟了传统美学精髓,形成了影片史传中抒情写意的诗性风格。陈凯歌的《黄土地》、《孩子王》等,在刻意营造的视觉造型和声音造型中予以复杂多义的蕴涵,直接用镜头或镜头段落作哲理性思辩,以其风格化的电影语言在舒缓的节奏中侃侃而谈,虚寓于实,思维重于形象,实为电影艺术化的一种有益实践。还有《横空出世》中核弹基地的劳动者喊着号子抬起石板夯土的壮观场面,《声震长空》甲女播音员穿着红裙子在人群中的写意性舞蹈,《背起爸爸上学》中在早晨的霞光里石娃背起父亲走过小河的抒情乐章……直接创造出物、事、情、理高度融合的意境,把影片的叙事情节推向高潮。

    中国古代美学中讲求“意与境浑”而产生的“气韵”、“风骨”、“格调”,因之亦有《小城之春》的含蓄淡远、《那山那人那狗》的天人合一、《秋菊打官司》的远景写意等山水长卷式的中国风格。

    文化的传承总是生生不息、一脉相通的,中国人对于宇宙生命的哲学观念形成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延宕到今天。面对全球化语境,彭显民族风格是中国电影保持生命力并走向世界的明智之举。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