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漫画对香港漫画界及流行文化的影响(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6
实香港的漫画、电影、电视剧及音乐都有其独特之处,也许一些还可以给日本的同行参考。李小龙及成龙的功夫电影及金庸的武侠小说在日本大受欢迎,2002年上半年度日本富士卫星台播放中日合制的金庸《神雕侠侣》的卡通系列(全26集)。香港动画科技公司Menfond Electronic Art曾参与制作Square第八代《太空战士》(Final Fantasy 8)的动画影像。香港漫画也开始引起日本人注意,例如李志清带有中国水彩画风格的漫画(如《射雕英雄传》及《三国志》〔与日本漫画剧作家寺岛优合作〕等)及利志达变化莫测的特殊画风(如《刺秦》〔1993〕及《飞人九》〔1996〕等)便很受日人赏识,他们的作品更获邀在日本出版17。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港日漫画界及流行文化会有更多合作与互相刺激的机会。这不但能够刺激彼此的创作意念及方法,还会制造商机,为近年市场及创意均走下坡的港日漫画界带来更新的动力。
注释
1 有关日本漫画对港、台、中、韩及东南亚的影响,参Ng Wai-ming, "The Impact of Japanese Comics and Animation in Asia", Journal of Japanese Trade and Industry,第21期4号(东京:2002年7月),页30-33。
2 有关日本漫画在香港的历史简介,参夏目房之介:《マンが世界战略》(《漫画的世界战略》)(东京:小学馆,2001),第四章,页93-114。此外,也参看赵永佳:〈日本漫画旋风袭港:记60至80年代的发展历程〉,《新晚报》(香港),1988年6月5日。
3 有关香港在战后之初、1950及60年代的漫画发展,参郑家镇:《香港漫画春秋》(香港:三联书店,1992)。
4 黄少仪、杨维邦编着:《香港漫画图鉴》(香港:乐文书店,1999),页103。
5 有关香港功夫漫画的形成及特色,参John Lent, "Local Comic Books and the Curse of Manga in Hong Kong, South Korea and Taiwan",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第9期1号(新加坡, 1999),页108-14。
6 黄少仪及杨维邦指出望月的《秘密侦探JA》对黄玉郎的人物造型也有影响。参注4书,页21。
7 参马荣成:《马荣成自传:画出彩虹》(香港:友禾制作事务所,1990),页39、95。
8 马荣成早期作品的题材、背景构图及对人物动作的绘画等方面,不少是受松森正的启发。同注7书,页45。
9 谢联达:〈徘徊现实与科幻之间:司徒剑侨自强信念:「尽人事听天命」〉,Action,创刊号(香港,2002年4月),页56。
10;11 大アジア虚荣同盟编:《亚细亚通俗文化大全》(东京:スリーエーネシトワーク,1996),页253-54;254-55。
12 有关新加坡与香港在出版日本漫画的比较,参吴伟明:〈新加坡的日本漫画文化〉,《亚洲文化》,第24期 (新加坡: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2000年6月),页108-21。
13 「三大」以外,以自由人(已倒闭)为首的中小型漫画出版社发行不少日式单行本及杂志,对本地漫画业带来冲击。参刘定坚:《连环图大决战》(香港:自由人出版集团,1993),页193-95。
14 有关香港cosplay的简介,参Eddie Chan:《J-Point别册:Cosplay Collection 秋の号》(香港:J-Fan Ltd,2001)。
15 欧阳傲雪:〈再谈香港电影〉, 《西湖评论》,第67期(1999年12月10日)。
16 这资料是笔者在2002年2月15日参与东京动画节21(Tokyo Animation Fair 21),与日本动画株式会社董事黑须正雄交谈时获悉。
17 李志清最初为金庸小说日文版写插图而为日人注意,被邀在日发行《射雕英雄传》及《三国志》。此外,他也为一些日本漫画画封面。
注释
1 有关日本漫画对港、台、中、韩及东南亚的影响,参Ng Wai-ming, "The Impact of Japanese Comics and Animation in Asia", Journal of Japanese Trade and Industry,第21期4号(东京:2002年7月),页30-33。
2 有关日本漫画在香港的历史简介,参夏目房之介:《マンが世界战略》(《漫画的世界战略》)(东京:小学馆,2001),第四章,页93-114。此外,也参看赵永佳:〈日本漫画旋风袭港:记60至80年代的发展历程〉,《新晚报》(香港),1988年6月5日。
3 有关香港在战后之初、1950及60年代的漫画发展,参郑家镇:《香港漫画春秋》(香港:三联书店,1992)。
4 黄少仪、杨维邦编着:《香港漫画图鉴》(香港:乐文书店,1999),页103。
5 有关香港功夫漫画的形成及特色,参John Lent, "Local Comic Books and the Curse of Manga in Hong Kong, South Korea and Taiwan", Asi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第9期1号(新加坡, 1999),页108-14。
6 黄少仪及杨维邦指出望月的《秘密侦探JA》对黄玉郎的人物造型也有影响。参注4书,页21。
7 参马荣成:《马荣成自传:画出彩虹》(香港:友禾制作事务所,1990),页39、95。
8 马荣成早期作品的题材、背景构图及对人物动作的绘画等方面,不少是受松森正的启发。同注7书,页45。
9 谢联达:〈徘徊现实与科幻之间:司徒剑侨自强信念:「尽人事听天命」〉,Action,创刊号(香港,2002年4月),页56。
10;11 大アジア虚荣同盟编:《亚细亚通俗文化大全》(东京:スリーエーネシトワーク,1996),页253-54;254-55。
12 有关新加坡与香港在出版日本漫画的比较,参吴伟明:〈新加坡的日本漫画文化〉,《亚洲文化》,第24期 (新加坡: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2000年6月),页108-21。
13 「三大」以外,以自由人(已倒闭)为首的中小型漫画出版社发行不少日式单行本及杂志,对本地漫画业带来冲击。参刘定坚:《连环图大决战》(香港:自由人出版集团,1993),页193-95。
14 有关香港cosplay的简介,参Eddie Chan:《J-Point别册:Cosplay Collection 秋の号》(香港:J-Fan Ltd,2001)。
15 欧阳傲雪:〈再谈香港电影〉, 《西湖评论》,第67期(1999年12月10日)。
16 这资料是笔者在2002年2月15日参与东京动画节21(Tokyo Animation Fair 21),与日本动画株式会社董事黑须正雄交谈时获悉。
17 李志清最初为金庸小说日文版写插图而为日人注意,被邀在日发行《射雕英雄传》及《三国志》。此外,他也为一些日本漫画画封面。
上一篇:中国纪录片跨世纪三大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