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银行的名目和前景论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8-02-23

  近日,由中国财富艺术馆和艺术金融骷髅会联合推出的第三代“艺术银行”概念——广州“艺术银行”在广州珠江新城挂牌。广州“艺术银行”主推“低价租画”理念,旨在打造艺术品租赁平台。据介绍,这是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的“艺术银行”。有趣的是,2012年底,在广州南浦文化产业园成立的“南粤艺术银行”虽然声称是当时中国商业化运作规模最大和标准最高的“艺术银行”,但成立之后就几乎杳无音讯了。那么,新成立的广州“艺术银行”真的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吗?

  “艺术银行”的名与实

  所谓“艺术银行”(Art Bank),在国际上通常是指以艺术品租赁为主要业务的艺术机构。因为其艺术品租赁业务很像商业银行的借款还款业务(有借有还),所以,这类艺术机构被形象地称为“艺术银行”。问题是,尽管国外的这类艺术机构名为“艺术银行”,然而,“艺术银行”与我们日常理解的银行概念没有丝毫关系。例如,加拿大艺术银行是由加拿大国家艺术委员会成立的;澳大利亚艺术银行是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通讯、信息技术和艺术部成立的;台湾艺术银行则是由台湾“文化部”成立的。按照国内通行的归类方式,所谓的“艺术银行”其实属于由政府支持的文化事业,而不是容易经营和产生效益的文化产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将“艺术银行”视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艺术经营项目,甚至同并不沾边的“艺术金融”联系起来,显然属于误判。事实上,国内所有号称“艺术银行”的机构都没有在政府主管部门以“艺术银行”为名注册登记或备案登记。国内的艺术品租赁机构根本不应玩弄“艺术银行”这种“擦边球”概念,以免混淆视听。

  “买”与“租”的选择

  据介绍,广州“艺术银行”主要面向国内庞大的艺术品消费市场,为评估价格在几千元到几万元之间的艺术品进行批量租赁。消费者不但能租到国画、书法和油画,还能租到漆画、版画、雕塑等多种艺术品。艺术品年租金为其货币价值的3%至7%。在“艺术银行”的运营者看来,艺术品租赁只需很便宜的价格就可以租到出自名家的手笔。这个市场相当可观,几年内可能达到每年几百亿元的规模。但上述判断,“想当然”的成分居多,忽视了很多现实约束条件。从国内艺术品消费市场结构来看,以艺术品交易为主,艺术品租赁的份额非常有限。艺术品租赁业务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社会美育的大环境。就国内的情况来看,虽然最近几年国内一直有美术馆和画廊试图推广“艺术银行”的概念,拓展艺术品租赁业务,但没有一家可持续经营的成功者。这与商业模式无关,而由市场需求决定。从个体消费者心理来看,艺术品消费行为既包括“审美”效用,更包括“占有”效用。艺术品消费者的“占有欲”既是“天性”,也是影响艺术品消费行为的主要变量。尽管广州“艺术银行”的重要目标顾客是具有批量租赁需求的酒店、饭店、医院等机构,但他们忽略的是,这些机构的商业决策比个人还要理性:与其每年花一笔钱租艺术品,为什么不买下它们?这样的话,一方面可以计入现期成本费用,减少本期应纳所得税; 另一方面则可以将艺术品作为机构资产配置的一部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个人还是机构,对艺术品租赁的需求都相当有限。

  “三不认”与“科学化”

  据介绍,为了杜绝炒作的可能,广州“艺术银行”制定了“三不认”原则:不认可拍卖价格、不认可画廊销售价格、不认可艺术家自己报价。在操作上,则采用 “低向化”原则,即只采信所有拍卖纪录中价格最低的20%进行评估。如果还有人怀疑,则进一步在这20%中选出20%进行评估。因为他们认为,“价格越低,可信度就越高。”至于那些从未在市场流通的作品,“则可以按照作品的劳动力价值,评估出租金相应的价格区间。”从某种意义上讲,在艺术品价格评估中,“三不认”原则有一定的道理,“低向化”原则也看似很合理。但他们忽略的是,成交价最低的1/5拍卖纪录很可能并非泡沫问题,而是真伪问题。例如,时至今日,我们仍可以查到不少估价仅几千元,成交价也就三五万甚至几千元的齐白石书画拍卖纪录。但这样的成交纪录,行内人士谁会当真?此外,他们给出的解决方法——“用科学的方式和数学模型来解决看似复杂而又混沌的艺术真实价值问题”——显然也是不切实际和难以操作的。因为艺术不是科学,“艺术真实价值”这个本身就不明确的问题也不可能用数学模型加以刻画和量化。

  否则的话,这样具有突破性的科研成果应该有望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吧?

  赏石雕艺术

  圆雕、高浮雕技法雕刻的“石牌坊”局部

  用透雕技法雕刻的“鲤鱼跳龙门”

  用高浮雕技法雕刻的“赵彦求寿”

  清代石雕“哭竹生笋”

  河南社旗县赊店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该镇山陕会馆是 一座无石不雕、无木不刻的明清宫廷式园林建筑,这里的石雕艺术集中国古建筑石雕技法于一体,其圆雕、透雕、浮雕、平雕、线雕若浑然天成,雕刻技法运用得恰 到好处。其人物故事雕图尽显我国历代绘画与雕刻艺术之神韵,形神兼备,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为众多国内古建筑专家交口赞绝,被称誉为中国古建筑“石雕艺术 之最”。

  白族的建筑艺术

  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筑艺术的一大景观。与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来从事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定居是农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征,因此,注重居住条件就成了白族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著杂居的地方,过去曾有这样的俗语流行:说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则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是白族人节衣缩食到了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结实舒适的住宅,而客籍人即便是住在简陋的茅草房里,吃食却毫不马虎,茅草房里经常油味飘香。在旧时代,建盖一所像样一点的住房,往往成了白族人花毕生精力的大事。他们追求住宅宽敞舒适,以家庭为单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饭、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储备粮食、饲养牲畜等作用。?

  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大理民间有"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点。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壁,也用于门窗头的横梁。这种用材的特征沿袭的是南诏时的建筑方式。据记载,南诏的民居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

  就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现在以白族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较,首先从主房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断山脉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其次,北京四合院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两层。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采用什么形式,由房主人的经济条件和家族大小、人口多寡所决定。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子,必须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

  白族一切建筑,包括普通民居,都离不开精美的雕刻、绘画装饰。

  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等部份。卷草、飞龙、蝙蝠、玉兔,各种动植物图案造型千变万化,运用自如。更有不少带象征意义的,如"金狮吊绣球"、"麒麟望芭蕉"、"丹凤含珠"、"秋菊太平"等等情趣盎然的图案作品。白族木雕巧匠们还特别擅长作玲珑剔透的三至五层"透漏雕",多层次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都表现得栩栩如生。

  "粉墙画壁"也是白族建筑装饰的一大特色。墙体的砖柱和贴砖都刷灰勾缝,墙心粉白,檐口彩画宽窄不同,饰有色彩相间的装饰带。以各种几何图形布置"花空"作花鸟、山水,书法等文人字画,表现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情趣。

  富于装饰的门楼可以说明白族建筑图案的一个综合表现。一般都采用殿阁造型,飞檐串角,再以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显得富丽堂皇,又不失古朴大方的整体风格。

  白族很讲求住宅环境的优雅和整洁。多数人家的天井里一般都砌有花坛,种上几株山茶、缅桂、丹桂、石榴、香椽等乔木花果树。花坛边沿或屋檐口放置兰花等盆花。种花爱花是白族的传统美德。

  “名家名作”走进社区普及艺术

  本报讯(记者 李洋)“中国画讲究做减法,您看,齐白石先生这幅画中的鱼不过几笔,他最少可以只用三笔就画出鱼的形象和意境。”伴随着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的讲解,老老少少的居民们似乎看出了眼前这幅齐白石高仿作品的门道,频频点头,啧啧称赞。前天,2013年市政府为群众拟办重要实事之一、市文化局主办的文化惠民工程 “名家名作进社区”,走进了东城区东四街道奥林匹克社区。

  北京画院副院长、著名画家袁武率吴洪亮以及优秀青年画家李凤龙、乐祥海,携艺术大师齐白石的30幅高仿作品,来到现场为居民详细讲解中国画之美。跟着吴洪亮的几位居民,了解到凡是题写了“一挥而就”的齐白石画作,都是他自认的佳作。而两幅并排悬挂的水果图中也有玄机,其中一幅画了桃子,这是白石先生以日常生活景物入画的典型选材之一,而另一幅画了国光苹果,则是“笔墨当随时代”的反映。

  还有不少居民将自己平日习画的作品拿了过来,请名家予以点评。崇外街道书画班的徐大爷带来一幅山水作品,袁武老师中肯地指出,徐大爷的画面还缺少节奏,实处太多,虚处太少。“如果画面上到处都是重点,结果自然是看起来比较平,哪里都不是重点了。”还有一位阿姨的小写意荷花图也有同样的毛病,画家乐祥海建议,“几朵荷花可以多些变化,才会有层次感。”

  “名家名作进社区”系列活动自年初开始,目前已举办近10场,今年将举办50场。

  西沐谈我国文物艺术品鉴定市场治理的基本路径

  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研究员,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主笔、统筹人、博士生导师西沐做客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王岩/摄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