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教育论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9-01-20

  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创造性、创新性、开创性为内涵,以知识技能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主体,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思维,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使大学生敢于创新创业、善于创新创业、勇于创新创业为目标的素质教育[1]。自1947年,从迈尔斯梅斯教授在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第一门创业教育课程算起,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鼓励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优越的政策环境。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2]。我国顺应时代潮流,促进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举措也越来越多。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国家方面

  20xx年4月22日,教育部召开了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视频会议,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进行了部署。同年5月4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其中明确指出“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建议将创新发展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并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的政府创业政策和管理机制引导,无疑促进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与进步。

  (二)社会方面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掌握最前沿的实践经验和市场信息,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者和接受者。随着高校的创业热,来自于社会各类企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高校学生自发组织起来很多创业交流平台和很多分支的创业团体。由于大学生创业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涵盖专业范围广泛,相应企业均开发或者出台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各类服务和产品,如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行业提供的贷款融资服务,律师事务所提供的法律援助支持等。

  (三)学校方面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创业人格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1989年,在国家教委的统筹下,清华大学等高校和全国学联,中国科协等单位联合发起举办了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成果展览暨技术交流会,迄今已举办了13届。随着社会对创业的逐渐熟识以及国外创业教育不断被介绍到国内,20世纪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青年学生又把美国创业计划竞赛引介到国内。1998年,清华大学举行了中国最早的学生创业计划竞赛。1999年,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等单位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成功举行,迄今举办了8届[3]。“挑战杯”竞赛在国内的各大高校都有涉及,不仅推动了大学生与社会间的交流与合作,在锻炼和提高大学生创新水平和创业能力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依据国家发展战略及教育部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的探索与实践,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面临很多问题。

  (一)盲目创业

  艺术类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更多地是艺术理论知识,创业设想太大,对创业充满无限的乐观情绪。所学理论知识难于与创业的实践相结合。对商业前景缺乏真正的认识,创业思想与观念经不起现实与市场的考验。然而创业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创业必须符合市场规律,如果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几率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认真地思考,选择合适的行业发展。

  (二)创新创业不具有持续性

  a.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社会发展迅速,竞争残酷激烈,使得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实际操作难以达到理论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学科地位呈边缘化现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独立设置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较少,且与专业课程联系较少,目前大学最为普遍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是开展各种讲座和创新创业竞赛,然而这种形式的着眼点只在于加强创新创业的技能训练,缺少了对学生对创新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对理论研究不足,不能有效地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理论指导[2][3]。b.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一些高校虽然已进行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但尚未形成一套具有我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课程设置单一,边缘化。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地位的边缘化问题使得各个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执行标准不一致,形式多样,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1]。没有考虑普及性、专业性的有机结合,专业课程教学对创新创业理念的融入不足,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结合的不好,缺乏优质适用的教材和先进的教学方法[2]。

  四、解决方法

  (一)加大高校创新创业知识的学习

  高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战场,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和主角。各高校针对艺术专业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优势,应深化改革艺术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加快推进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标准的构建,健全完善艺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体制和机制,建构设计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打造多元化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体系的有效融合,搭建品类众多的创业实践平台[2]。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始终坚持文科与理科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的原则,将创业教育渗透到课程设置当中。我国可借鉴美国经验,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建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在艺术类高校,对于经济管理等的科目的学习较少,而学生亟需这方面的学习,使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有丰富的理论作基础。所以课程设置不仅要突出专业特色,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也要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同时,课程的开设要充分利用原有课程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实现跨学科、跨专业课程资源共享,结合学校特点和专业优势,形成有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5]。

  (二)引导学生做好长期规划

  学校和社会要加大对创业学生的引导和规划,使其了解社会环境,做最明智的创业选择。学校应该有组织的对有创业想法并有能力的创业者进行课堂教育。为了让大学生更清楚的认清创业现实,有效的规避毕业后创业过程中可以避免的风险,还可以请社会知名学者做正确的创业理念指引。创建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还需要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建立各级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机构,不断完善制度环境,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展开。

  参考文献:

  [1]孙钦秀,高汉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4(4):49-50

  [2]刘伟,邓志超.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J].教育科学,2014,30(6):79-84

  [3]余昶,王志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学术论坛,2013,275(12):231-235

  [4]张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机制、路径、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28-32

  [5]赵淑梅.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高等研究,2004(6):21.浅谈艺术类院校创新创业教育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