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潢艺术设计中的视觉语言及应用论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9-03-20

  装潢艺术设计中的视觉语言表达千变万化,总体来看可以从空间、色彩、造型三大方面进行分析,其中每一个方面都包含现代元素、传统元素、后现代元素等。如果分门别类地进行具体表述则过于繁杂,因此,可以统一将装潢艺术中的视觉表现看作一种艺术物品通过空间和搭配形成的视觉冲击力,从最基本的三大方面对其归类、总结,形成综合性视觉语言符号。

  一、装潢艺术设计中的色彩视觉语言

  色彩的变换是视觉冲击力的最佳表现之一,不同的色调带来的感受不同。色彩从原色、主色、辅色、变色等几个方面划分,原色是红、绿、蓝;三种原色构建出七种主色,即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两色是辅色,这些色彩互相变换形成了不同的色彩感受。经过相关学者的研究,每一种颜色都能够代表不同的情感,如,黑色代表沉稳、深邃,白色代表宁静、广阔,粉色代表温暖,等等,这些色彩通过单色或多色的不同搭配,显示出了不同的表现意义。在室内装潢艺术设计中,视觉冲击力较强的是色彩,墙壁、壁橱、地板、灯光等都是承接色彩的媒介,这里要强调一点——色彩和灯光色彩的不同与搭配。常有设计师将灯光色彩看作色彩的一种,但是灯光色彩与色彩并不完全相同,通过光源的折射发散,色彩能够产生实光与虚光的变化,虚实变化是影响灯光色彩的最大变化。同时,色彩能够产生空间分割感,通过色彩的渐变或叠加,同一空间中能够展示出不同的空间折射感,让空间更加立体。因此,给装潢中的色彩视觉语言下一个定义,即“依托载体、空间为媒介,通过不同的色彩变化产生的视觉冲击感”。

  二、装潢艺术设计中的空间视觉语言

  装潢艺术设计空间感的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成型,但是具体被应用到实际中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我国对于空间的理论创造产生得较晚,但是我国对于空间的实际应用可以追溯到古代。如,我国古典园林的集大成之作苏州园林、瞻园等,这些园林中包含了一个“藏”字,而空间的应用说到底就是一个“藏”字。无论如何折叠变化,都是要掩盖住不好的空间角落,释放出效果最好的立体空间。无论如何对空间进行分层变化,最终能够释放空间的就是空间本身。因此,我国古代工匠不热衷于对空间进行改造,而热衷于依靠事物的摆放划分空间,所以,屏风、植物造景都成为分割空间的元素。因此,要给空间的视觉语言下定义,应当为:“善于藏匿不好的空间角落,释放完美空间,依托一切艺术事物进行的空间划分,我们可以称为视觉空间感。”

  三、装潢艺术设计中的造型视觉语言

  造型视觉语言是特殊的语言,也是复杂的语言。其特殊之处在于它本身带有艺术感,通过自身的艺术感影响空间,从而在不同的空间中产生不同的艺术层次感;其复杂之处在于艺术形式与形态的多样化,任何空间造型、色彩造型、物体造型等都可以被称为造型艺术,并且每种艺术手段都千变万化。如果要给装潢中的造型视觉语言下定义,应当从它的“造型应对”入手。如,空间艺术造型适合放在大的广场中,物体造型适合放在小型居室中。只有根据不同种类的划分,才能找到造型视觉的统一点,但这样的统一点必须在同一空间中,不同的空间形式带来的观感效果不同。因此,造型视觉语言可被定义为“在同一空间中,依靠不同的造型带出的不同的渲染色彩称之为造型视觉语言”。

  四、装潢艺术设计中的综合视觉语言

  当代的装潢艺术是雕刻艺术、色彩艺术、形象艺术与民俗艺术的整合。如,在当代的室内装潢中,很多地方都使用了建筑、古董等元素,其中有植物元素,如茛苕叶、涡卷草、橄榄枝、月桂枝、莲花等;有动物元素,如老鹰、狮子、羊、猫头鹰、凤凰等;还有太阳、盾、矛等。每个雕刻看起来都非常华丽,而且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些雕刻元素的应用,其实就是把原本孤立的视觉艺术元素做了较好的整合,如橄榄枝、月桂枝、猫头鹰、凤凰等,各自具有不同的形象特点,但是通过视觉元素的组合,整个装潢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就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在这个过程中,不同视觉语言的编排组合为创作者艺术灵感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坚实的基础。结语视觉语言包含的范围广泛,在研究过程中必须溯本追源,每一种视觉语言本身存在不同的变化,而多种视觉语言的组合又能为空间带来新的创思。因此,设计者在装潢艺术设计中应当正确理解视觉语言的内涵,准确掌握视觉语言符号,使之为整个空间服务。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