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教育而言,工民建专业的终身教育还包括了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和在职学历教育,在这一方面我院工民建专业做出了很好的实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和技术服务,形成以高职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技术服务为辅的高职人才培养服务体系。创建课程通道,学生通过自考、专升本、中级选拔等方式达成了高职与普通高等院校教育以及其他培训机构之间的自由往来:制定多种培训计划和课程,探讨全日制教育形式、双轨模式(半工半读形式)、非正规模式(在校内和行业内部开展短期职业培训)等模式.并在这三者之间建立联系.扩大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之后的选择范围、以便为尽可能多的适龄青年服务。
第四.必须根据学校实际办学条件及生源情况,因地制宜.鼓励高职工民建学生立业创业。高职高专办学历史并不长久.政府的投人.资金的累积十分有限。这决定了我们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好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尽可能争取要素效能的最大化,力争办好办强专业。一方面呼吁社会为他们提供更自由、更宽松的就业环境,通过确立机会均等的竞争机制.真正选优汰劣。另一方面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抓住国家建立和完善岗位培训制度、证书制度、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继续教育制度的时机.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建筑行业的职业资格考试。我院工民建专业目前已有4名青年骨干教师及多名毕业生获得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国家注册造价师、国家注册监理师的资格证书。
二、高等职业教育中。工民建专业人才的定位内涵与标准
高职高专收的生源一类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另一类是职业中专生.前者是高考录取的最后一批.后者是学生中考时人学成绩就较低,进人职中职专学校又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二者的文化基础、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因而教学尤其需要讲求因材施敦.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学生。多数学生均可扎扎实实地掌握好一门专业技能.程度较好的学生还可通过选修课等途径.全面提高文化课、专业课水平。这样势必会大大提高职教的社会声誉,增强对用人单位的吸引力。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是适应改革开放闽西经济建设对专业人才迫切需求而创办的,它以中小企业、广大农村为服务对象.完全切合经济欠发达的闽西的实际,也是推进农村城镇化、工业化的根本人才保障。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实现革命老区职业教育的新发展,为全面建设闽西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在高职高专工民建专业人才的定位要求下.我们应结合自身实际,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加快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深化教学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我院土建系正是秉承这一理念,坚持“社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的办学指向.将办学目标调整为“以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主义建筑市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需要的,获得工程师初步训练的,能够从事建筑施工、结构设计、基建管理的,并能适应职业岗位变化的需要,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等应用型人才。”
为此,在教学工作上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并进行全面改革。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岗位的针对性和实婀性:在教学方法上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采取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另外,创新教学模式.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同时,大力推进“双证书”制度,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和能力,突出了教学的灵活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面向企业,加强技能.突出应用,长于动手”。由此,可以将上面的总目标具体化为“两个三”:
第一个“三”指培养的人才有三个“去向”——也即毕业后可从事三个方向的岗位:
“第一去向”——去施工企业和施工企业主管部门从事房屋建筑施工、检测、造价管理工作。
“第二个去向”——去城镇乡企事业单位的基建部门和进行房屋新建维修的各个部门从事基建技术管理工作。
“第三个去向”——去建筑设计单位从事一般的房屋建筑CAD制图、结构分析计算以及一定的管理工作。
第二个“三”指的是人才需具备的三项“能力”——也即作为工程师基本训练必备的三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