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区域 制造业 创新 模式
论文摘要:以东莞、苏州、温州为例,对比分析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结果表明:内外资企业比例接近的苏州制造业在创新环境、创新资本投入、创新人才投入和创新绩效方面都优于东莞和温州的制造业。中国制造业应尽快采取措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进行技术转型。
2008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重大挑战。在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新形势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显得尤为紧迫。
l 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基本状况
制造业是工业中除采矿业、公共供应业(电力、燃气、水)之外的所有行业。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工业化国家的财富中60% -80%是制造业创造的。我国制造业在工业总产值中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2006年,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77. 99%;截至2007年底,按登记注册人数统计,制造业职工总人数占工业的80. 35% 。
从技术层面讲,制造业的发展有两条路径:(1)没有技术优势,在同等竞争条件下采取低成本战略。(2)掌握核心技术,形成一定的技术垄断。而中国许多制造业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只是低成本的“加工厂”。随着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中国制造业依靠低成本竞争的发展战略和模式面临着许多风险,巫需进行技术转型。只有依靠创新,中国制造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一词由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1912)中首次使用。“创新”的本意是指新技术的首次应用。它并不等同于技术发明,而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熊彼特认为,技术进步有技术发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三个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0. 13%-48% 之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虽然在不断提高,但是仍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在西方主要国家,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更是大大超过资本增长与劳动力投人的贡献率,高达75%以上。
创新的获取方式有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和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是一个国家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由之路,通过模仿创新、合作创新,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技术进步和技术积累。但是模仿创新、合作创新的目的是要实现自主创新,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中国制造业的创新一直以“模仿创新为主,合作创新为辅,最终实现自主创新”为目标。近三十年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等举措,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技术创新能力还相当薄弱,基本还停留在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阶段,对整个制造业的转型发展、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支撑力度远远不够。制造业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创新机制很不健全。当前由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危机,给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制造业创新要尽快转向以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模仿创新基础上的再创新为主的自主创新的轨道上来。
2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典型及其创新模式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东部沿海地区,先后出现了工业化、现代化的三种不同发展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东莞、苏州和温州既是我国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又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制造业基地,是现阶段我国制造业发展模式的不同代表。同时,三市的制造业在各自的GDP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典型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