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创新方面,虽然政府为民营经济的发展不断提供制度和法律保证,企业持续不断创新,行业协会的组织形式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创新,但是,由于政策倾向和发展规模等因素的影响,温州众多的民营中小企业没有雄厚的实力进行研发和创新。用市场交易和行业协会代替规模化的企业内部管理,使得制造业创新的资金投人、劳动力投人、以及创新进程都会有一定的制约。温州制造业的外商直接投资相对较少,以民营企业为主的温州制造业的创新意识还比较淡薄。在区位上,温州制造业发展也并无优势。这些会对温州制造业创新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温州制造业主要是通过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配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进口替代,逐步生产出有自主核心开发能力的质优价廉的制造产品。
3 中国制造业区域创新模式的比较
3. 1制造业发展模式
东莞、苏州、温州的制造业代表三种不同的制造业发展模式,这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各自创新模式的不同。
其中,三市制造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内、外资企业比例及经济总量上(见表1),温州的内资企业所占的比例较高,且多为民营中小企业;苏州内资企业与非内资企业的数目基本对半;东莞的非内资企业所占比例最高,其中港台资企业居多。苏州的地区GDP、工业增加值以及人均GDP均高于温州和东莞。
此外,从第2部分的叙述可以看出,各地的区位、资源察赋、发展的轨迹和地方政府发展战略等都有所差异。
东莞、苏州和温州的制造业模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均使当地的制造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三市的人均GDP均远高于全国水平(见表1)。
3. 2制造业创新环境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三市制造业创新都提供相对良好的基础环境:三市政府都出台了许多创新激励政策,如财税、金融、风险投资、人才政策等,以支持自主创新;三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不断增加;三市都不断加强教育投人,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提高教育水平,但苏州的高校数目(18所)远高于温州(6所)和东莞((4所);三市的发展速度均高于同期全国水平。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将全国所有省份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排名。其中,广东、江苏、浙江连续4年位居全国前6。在创新能力的聚类分析中,广东和江苏属于创新能力强的第二类,浙江由2005年的第二类下降至2006年的第三类,属于创新能力较强的一类。可以看出广东和江苏的省域创新能力较强,浙江省相对较弱。
在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报告(2006)中,按照综合经济创造能力、科技创造能力、环境资源保护能力三方面的23个指标,对各省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名,江苏、广东、浙江分列中国制造业强省的第一、第二、第三位。按照R&D经费支出、R&D投人强度、R&D人员占在岗职工入数比重、专利拥有数等8个基础指标,对各省制造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排名,广东排第一、江苏排第二,浙江位于上海之后排第四(见表2)。
分析表明,广东、江苏和浙江的省域制造业创新能力在各省中处于领先地位,而这样的环境也分别促使东莞、苏州和温州的制造业在不断创新。其中,广东省和江苏省的制造业创新能力较强,浙江省制造业创新能力在其后。
3. 3制造业创新资本投入
三市2007年的地方财政科技经费投人占财政乏出的比例和全市R&D经费投人占GDP的比例较20011年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三市政府对科技创新活动都越来越重视。相比之下,苏州政府一直对科技创新活动比较重视;东莞政府2007年开始明显加大了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人力度,有益于提高东莞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温州政府与企业对科技创新活动投入较不足(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