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西服制版比例法和原型法的对比(5)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3
(5)袖子的比较
从上图中可看出,由于比例的袖窿深比原型的要深,导致比例袖窿弧线要比原型的长,在原型与比例袖肥相同的情况下,比例的袖山要比原型的高,以达到袖山弧线与袖窿弧线的吻合。
原型袖山弧线的确定方法,首先符合点起到了大小袖缝隙的互补作用,即大袖增加的部分在小袖中减掉,虽比例法中大小袖片的前袖缝也有互补作用,但小袖片前袖缝处的袖底弧线的形状没有依据,同时符合点将袖子与袖窿的特定位置固定;其次,大小袖后袖缝的上端点应和背宽横线与后袖窿线交点相吻合,小袖的后袖山线形状由基本纸样侧缝线的上端引至背宽横线上,由此控制后袖山的活动量,基本纸样的袖山深线在袖子上显示为落山线,使袖山高的确定更合理,这种绘制方法,使袖山和袖窿在组合上达到最佳效果。袖长的确定方法,使得袖子成型后的效果是否能达到工艺的要求(袖子在自然状态下,缝在前身口袋的一半为宜)一目了然。
比例法中的袖山深的确定方法,采用8/10×E(E为前后袖窿深的均值),避免了以往的B/1O+X所造成的收于胸围过大而臂围正常的人体,袖山深太深,而使手臂的活动受到牵制,其次前袖山弧线的确定,用前袖窿弧线A—B+1的处理方法,使前袖山的吃势量得到有效控制。若原型中前袖山弧线也采用此法.其确定将更合理,如下图所示。
(6)袖窿袖山对位点的比较
袖子与袖窿的结合完全是两个近似椭圆曲线的对位组合,在装袖中袖山围的每一段在袖窿围上都有相应的位置,找准它的位置是保证袖子外观质量的重要环节,一般袖山围和袖窿围确定三处对位点,即可满足他们之间的准确对位。
3比例法中3点的对位确定
比例制图中,由于常使后落肩数小于前落肩数,使得后肩点要高于前肩点,若以1/4胸围线延长至袖窿处,作为袖窿这个近似椭圆形的中分线,也作为袖山部分的中分线,如图1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