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声乐渐进性教学的思考(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2


  三、发现:挖掘学生特点并尝试实现个性化演唱

  民歌教学中,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与方法。“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只要在演唱实践中能得到观众的接受和认可,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就证明其教学方法是对的。我国著名民族音乐家田青曾严正指出:“现代化对民间歌曲的冲击比十年浩劫还要大,中华民族文化从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危险。”笔者素来提倡演唱风格、音色个性化,反对冠以“科学发声”而变成“千人一腔”的模仿、克隆的教学方法;主张采用多样化启发式教学,力求做到因材施教,将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的一些动作或感觉在声音练习中加以恰当、合理的运用,根据不同的嗓音条件来演绎不同风格的歌曲。作为一名声乐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听觉和善于辨别声音好坏的能力,对好的声音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千万不能“全盘否定”或者“朝令夕改”,没有准确而系统的理论依据只会造成学生思维的被打乱。对初学者,应当循序渐进,要让他们充满自信,取消顾虑,克服在学习中的不良情绪。另外,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方法是抽象的,感觉是具体的。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也能辨别自己的声音是否正确,运用自己的“内听觉”去监听,调整歌唱器官的发声动作向平衡状态完善。歌唱家李双江在一次“青歌赛”仼评委时看到一个少数民族原生态组合演唱后,感慨地对她们说:“我们对不起你们啊!”这一画面让我感到非常震憾:一方面是权威的名家如此襟怀博大,为一直被埋没的优秀民族声乐(原生态)至今才“露脸”感到惭愧与自咎;另一方面是“青歌赛”的组织者包括某些有良知的音乐家及音乐工作者,如果不及时发现、挖掘甚至抢救,全国观众怎能知晓世上还有这么美妙的天籁之音竟然流传在我们的华夏大地上呢?可见,民族声乐艺术的多样化多么重要,而这个“多样化”的实现,也包括依靠我们广大的民族声乐教育者的努力与付出。

  四、提升:在具体歌曲演唱中实现民族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由于我国地域宽广、民族众多,各地各民族的风土人情、演唱内容均不相同,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演唱风格,有的热情奔放,有的委婉深情。北方的歌高亢明快,如《牧歌》、《沂蒙山,我的娘亲亲》;南方曲调委婉甜美,如《芦花》、《又唱浏阳河》等。歌曲艺术是歌唱家把自己对歌词和音乐的理解用优美的嗓音表达出来的。所谓“情”美,就是演唱者要做到深情、有真挚感。“情”是一切的基本出发点。在具体的演唱过程中,很多学生只顾着想声音的位置而忽略了要表达的情感。教师要注意提示“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比如,演唱《二月里见罢到如今》,歌曲风格是委婉深情的。首先,演唱者眼前要闪出流动的画面,要流露出对情哥哥那种强烈的依恋情感。接着第二乐段转调,这时眼前的画面是:仿佛看见“远处”有一个人,想象中就是那个日夜思念的人。这时情绪上要稍微有变化,既激动又祈盼,既焦急又无奈。第三乐段反复再现(即回到原来),其表情是:还是没有见到情哥哥,但必须依旧耐心地等待。演唱时要从眼神、肢体语言中透出一种“心病”的情结,才能更好地带动声音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提高的方向就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就是深刻的思想性与尽善尽美的形式相结合,就是发声技术的不断科学化和充分表达我们精神的时代相结合。引导学生歌唱,不能只简单地教会发音或学会一首歌曲,更要重视在科学的整体方法上进行渐进性引导和训练。嗓音的运用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背景、风格、特色、情感及民族的审美习惯等,还要结合其他课程如文史、美术等的学习,还要深入实际生活,才能不断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情感的表现力。教与学是一个整体配合的过程,我们应当对各种教法中的优点兼收并蓄,相得益彰,以求得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造就出更多、更好的深受听众喜爱的歌唱新人。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