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抽象绘画是现代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打破了以往写实再现自然的艺术范畴,而把形式、线条、色彩、肌理作为基本元素再组合,就这样艺术不需要依附具体的形象来说明,而可以纯粹欣赏结构元素的美感,开创了艺术新的方向。
论文关键词:色彩;音乐元素;材质;心灵
一、前言
在艺术创作之中,所谓的造型元素:色相、彩度、明度、笔触、肌理、形状、光线、空间、比例等,配合所谓的形式原理:律动、对比、统一、调和、比例、反复、渐层、单纯等,形成了美的要素。再藉由点、线、面、形成一件作品的造型和空间,形成有意味的形式,这就是抽象的结构语言。
抽象绘画的主要观念,就是认为艺术作品是由形与色这两个单纯因素所构成,而不必借助任何文学性、说明性、象征性来再现人们的内在感情,即便没有题目,没有对象,仍然存在,这似乎符合一般所认知的音乐特性。因为音乐由节拍与旋律组成,就算不去描绘景色或故事,节拍与旋律也足以构成美的本质。
二、色彩的安排
色彩的作用可分为生理的与心理的两方面,生理的感觉只持续片刻,它很表面,如果不特别在意,也不会存留什么印象,除非是第一次接触的东西,但当它表面的吸引力消失时,影响力也随之失去了。而心理的变化则不同,它可能是生理作用将之传到心灵而发生的,但到底是直接产生或经由联想而发生,没有绝对的答案,但心灵和身体常常是互为因果,在心理层面受到震撼时,生理也会受到影响,因此色彩隐藏着极大的潜力,足以影响人的身体。
抽象艺术,有很大的部份是在探究色彩的力量与脱离具象时的活动力,透过色彩创造出造型与动态的幻觉,产生一种视觉的效果,透过色彩尝试表现声音,而不再只是模仿物体的彩色图像。色彩的物质性,在主观的创造下,画面内容可以由非具象的造型与色彩表达出来,而观者可以自由地对画面做联想,以获得艺术家的意念。
关于色彩,在东、西方的表现上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绘画没有应用科学的色彩分析方法,讲究主观用色,大多数就是单色的黑白关系,但是这种黑白关系有着很强烈的心理暗示,至于在色彩的使用上,即使是青绿山水画也是极为主观地用色而非真实用色,就连最写实的工笔画也是描绘物象的固有色,从理论上来说仍是主观的。由此可知,中国画强调纯艺术,其色彩合乎生机勃勃之美,而非所谓逼真写实的再现色彩,它还包含着艺术家的生命和情感注入的深度感觉。
三、抽象绘画中的音乐元素
康定斯基说认为“十九世纪是外在的世纪,二十世纪是内心的世纪。”现代艺术越来越强调内心世界的探索,此时画面也多往抽象的情感发展,让人们能够听见绘画及看见音乐,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音乐是有意味的形式,它的意味就是符号,音乐通过动态的结构,来表现生命经验的形式,经由运动和情绪,组成了音乐的意义,艺术家们的敏锐就像儿童,往往比其它人更容易听到东西的内在声音。好的绘画,就是无声的音乐,因为它有严密的组织,有起伏的韵律,有变化的轻重,有不同的强弱,绘画虽是有形的艺术,但也要追求那种无形的、不可捉模的音乐性。
抽象绘画也像音乐一样,是诉诸情感的,不同色彩与形的调和、对比、配置,都有不同的音乐性。过去,绘画中藉由色彩与线条构成与它相应的实物,使我们不难了解它的意义,如今,抽象绘画单纯的色彩与线条就是意义所在,抽象艺术表现的音乐美、旋律感,可以说主要就是藉由点、线、面、形和色彩等元素的结合与安排而来。其实长久以来音乐和色彩之间的对照就一直存在着;比如画家常常说的调子(指明暗)或是冷暖色调就是借用了音乐名词的“调”来比喻色彩;而音乐家们也常说音色、和声色彩等等。同样的,一个音乐作品很有绘画性,或一幅画很有音乐性,会这么说也不是偶然的。以立体派画家为例,他们不断地画和音乐相关的东西如:吉他、曼陀铃、钢琴、乐谱等等,这种潜意识的选择,足以说明音乐与绘画的关系密不可分。
为何音乐性在绘画中占有如此重要之份量?当然音乐之抽象性质为最主要因素,也是因为音乐一直不是一项表现自然现象的艺术,而是用以传达心灵的媒体。对于音乐,我们总以诠释音乐,而不用描写这两个字,这是因为它很难做具体的再现,叔本华认为只有作曲家,可以完全不受拘束地,去创造一种属于他个人意识之艺术作品,而且除了愉悦以外不具任何其它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