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民间美术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对策研究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2

  摘 要: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其实质亦即是赓续与创新的问题。本文将从重建文化生态、构建传承体系、如何引领濒危遗产走出窘境以及通过创新实现传承发展等四个方面寻求解决对策,提出该地区民间美术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构想。


  关键词:民间美术;活态;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157-02


  长株潭地区是湖南省经济文化中心,伴随该地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步伐,其空间布局、功能定位、经济结构和社会形态等都发生着迅速而深刻的转型。在现代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一些优秀的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不断受到倾轧,其原本依托的生态环境也已经或逐渐被破坏殆尽。如何挽救长株潭地区濒危的民间美术文化遗产,并对其进行“活态”地保护与传承,是必须直面的问题。从“活态”角度研究其传承模式,不仅延续了历史与文化脉络,更有利于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社会焕发蓬勃生机。
  一、重构文化生态,打造传承载体
  民间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类别,它的存在和传承方式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仅有可供静态展示和流传的“有形”艺术品,还承载着诸多 “无形”的文化特征,如手工艺和民俗等。谈到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和延续,就必须考虑到这种精神性的存在对生存环境的特殊要求,它不能脱离文化遗存原本存在的土壤,只能在特定的“文化生态空间”中生存。在长株潭城市一体化的高速进程中,大量民间美术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基础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了,能否重构这种文化生态,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一)建立民间美术文化遗产活态展示馆。
  长沙的“湘绣博物馆”馆藏了大量湘绣名家的绣品,但这只是对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的“静态”保护,近年来,在杭州和江西等地新建的“手工艺活态展示馆”采用“情景还原”的方式对“文化生态”整合与重构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此类博物馆一般分为:陈列展厅,用以介绍各类工艺品的历史渊源、制作流程、艺术特色等;另设手工作坊厅及兴趣室,由艺人为参观者表演传统工艺,游人也能动手操作,现场体验同时兼有教学功能;此外还有配设有生产厂房和营业厅等。这正是“活”态保护的一种形式,长株潭地区亦可借鉴这种保护范式,建立“民间美术文化遗产活态展示馆”,将展馆作为文化的传承载体,“静态”展示与“活态”传承并行,实现民间美术文化遗产在当代乃至未来的不断延续和发展。
  据2012年普查的情况,长株潭地区民间美术类文化遗产的分布状况为:长沙市26个,株洲市14个,湘潭市5个。可将湘绣、火花、铜官窑陶瓷、浏阳菊花石雕、望城剪纸、棕叶编、醴陵皮影戏、中国红釉上彩绘技术、株洲县朱亭邹桂文木雕、株洲县刘双喜油漆画、芦淞区百井剪刻纸艺术、蓝印花布等内容遴选后纳入展馆,展馆不仅展示完成的作品,还同时展示制作过程和工序,如能以展示、教学、体验、生产、销售结合的形式呈现,则较之静态的实物、文字、图片更为全面,能让文化遗存保持鲜活而持久的生命力。
  (二)保护民俗文化,全民参与,营造适宜的社会环境
  尽管以“活态展馆”的形式能呈现传统手工艺的部分形态,但毕竟是一种标本式的保护,已经全然脱离了民间美术的生长环境,且保护的种类有限,只能是挽救濒危文化遗产的权宜之策。“上导之为风,下行之为俗。形成习惯,世代传承,是为风俗。”唯有形成风俗和习惯,民众才会自觉自发地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融入日常生活。在这个问题上,最关键且长效的办法是需要政府积极引领保护民俗文化,全面提高公众的文化自觉意识,全民参与保护与传承,营造适宜的社会环境。譬如在高度现代化的日本和韩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依然中会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集中展示各类传统工艺品;在政府划分出来的历史街区和民俗村,工匠依然在手工作坊从事着传统工艺,生产和售卖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品。也唯有如此,各类民间美术文化遗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态”的保护和传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和韩国的做法切中肯綮,我们当效法之。
  二、赓续文化薪火,构建传承体系
  (一)传承人、后继者、民间协会共同构成的传承队伍
  民间美术文化遗产实现“活态”保护与传承的另一个关键是保护“人”,作掌握特殊技艺的民间艺人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他们是极其珍贵且濒危的文化资源。要解决民间美术传承人“断代”问题,我们应该通过宣传和激励提升民间艺人和传统工匠的社会地位,使全社会意识到他们的文化价值,将他们等同于“艺术家”而非“工匠”来对待。此外,还需要定期向公众开放手工作坊,吸引公众注意,提升艺人自豪感和对自身价值的认同感;要求传承人不断研修、学习以促进技艺的提高;再以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方式全面记录他们掌握的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的表现形式、技艺和知识等;分阶段、有计划地征集并保存他们的作品,制作成教材和宣传片,以电子媒界的形式传播等。
  民间美术文化遗产要保持“活态传承”的状态,还要注意艺人工艺技术的继承与改善以及“后继者”的培养。尽可能为艺人提供活动空间,定期组织手工技能表演,以展览或竞技等形式供艺人交流、施展和拓展技艺等。提升年轻人学习和从事传统技艺的兴趣;通过媒体传递授徒信息,在全国范围开展拜师学艺活动、组建民间协会等都有利于“传承人队伍”的形成,能确保该项遗产后继有人。
  (二)将民间美术与学校教育结合,持续培养有生力量
  培养民众的民间美术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开发和利用地方美术资源,自觉自发地参与保护与传承,需要将民间美术文化遗产课程纳入整个教育体系,使民众从小接受民间艺术的熏陶和潜移默化,成为传承与保护工作中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
  幼儿的民间美术教育主要是对孩子进行有目的渗透和熏陶。通过家长带领幼儿参与民俗活动;在幼儿园设立民间美术体验教室来欣赏作品,培养儿童对艺术品的感觉、知觉和美感意识;选取能进行实践操作的民间美术样本进行临摹和创作等;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家乡传统艺术的热爱。

  小学阶段,长株潭地区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与校内资源进行整合,进行校本课程的研发,如蓝印花布、火花设计、剪纸等易于实践的内容等,都是丰富的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可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制作过程并举办展览,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此外,还可以以“民间美术文化遗产”为主题,定期举行全省绘画和作文竞赛,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儿童对当地民族民间美术文化遗产的认同感。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