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传播媒介;多维空间;观念;合作;思想;创造
论文摘要:新时代的数字化空间给艺术创作带来新的语言、新的形式,也给我们的生活与观念带来巨大变化。面对这一切改变,艺术专业人员应认真思考我们的主要作用。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多种行业的合作是数码艺术的重要特征。
我们经常谈论生存空间、想象空间、虚拟空间、情感空间、个人空间……,新世纪又带给我们一个数字空间。对于不同的空间,我们会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发现,不同的审美形式,不同的观念。有人认为,创造新的美学形式是人类最多产的根本性行为。创造出新的艺术观念,就找到了使人们从无到有进行交流的方法。人类的这一活动,一直是人类历史进程的基础。
牛顿在空间中看到一个坠落的苹果,发现了重力定律。塞尚则在一堆散落的苹果中看到了新空间。在牛顿眼中的,是一个自然空间,他看到了空间中物体存在的形式。而塞尚眼中的物体与空间是一个整体,“空间不再是只供艺术家表现形式的空荡舞台;空间会受到其内物体质量的影响。而这些物体反过来又会被自己周围的空间所改变。”牛顿与塞尚对空间的不同观察,都产生了伟大的发现。在走进全新的数字空间时,我们会看到什么呢?我们会看到怎样不同于牛顿与塞尚眼里的苹果呢?我们的作用又如何?
数字空间中的新语言数字化空间,指的是由0与1组成的变幻无穷的数字集合体。他们有规律地组成一串串数字流,形成一个庞大的,无限发展着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容纳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发送、接收并存储。在这里产生的新的交流方式,几乎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感官功能,思考、情绪、声音、视像、触摸、感应……。在数字化空间中的“物象化”,其实质是一个数字结构形成的过程。
展现在数字空间中的视觉组成部分一数码艺术,伴随着电子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发展而逐步完善。从1950年第一台图形显示器问世,即可以以点的形式显示文字与图形,到20世纪印年代计算机图形技术开始逐渐形成。一些外部设备,绘图仪、光笔、数字化仪、彩色显示器等相继出现。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内存容量及运算速度成倍提高,而性能价格比则大幅度降低。1981年,IBM推出了正式以“Pc”命名的个人计算机,以及后来采用微软公司开发的“视窗”(WINDOWS)操作系统,使人机对话变得一目了然。计算机美术设计系统和相应大批优秀设计软件的产生,也进一步使计算机图形技术得以大范围的推广,视觉语言成为数字空间中交流与传播的主要媒介。
数字空间中艺术家全新的工作流程新的工具带来了新的工作流程。一只鼠标,一个键盘,面对显示屏,我们便可以开始工作。无需庞大的案台,成堆的颜料、图书以及型号不一的画笔,这一切变得轻松而自在。调整便利,存储容易,携带轻便,传递快捷,查询简易……。面对各种各样分门别类的图库资料、信息、软件、插件,设计师会突然觉得想象力的贫乏。各种即时的输入设备及输出系统也是越来越先进,色彩丰富、显示精细。
新的表现形式。新的媒体不同于以往的绘画、设计,艺术行业中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一个可集文字、语言、音乐、图像于一体的多媒体艺术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网络技术的发展又使数字成为一种桥梁,产生了网络化传播系统和结构,成为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介。新的视图表现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图像变得更加生动,技术在图像中的含量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明显。艺术之美与技术之美的融合,使表现的范围更宽广、更丰富,艺术作品的产量大大增加,时代特征更为明显。
多维空间的展示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到有了时间的四维空间,我们的思想不再受到空间的限制。物体的每一个角度,每一种运动、表情,都可以全真模拟。我们开始需要认真研究每一个物体的结构、动态、表情、所处环境的变化。在多维空间中我们的视角更为宽广,物体展示、三维模拟、动画制作、幻想表现,都成为新的展示领域。
交互的艺术以往的艺术作品浏览,观者是被动的。我们往往在苦思冥想中揣摩着艺术家传达的情感,寻找共鸣。数字空间中“体验”、“身临其境”的欲望可以得到满足。作者同观者的交流变得更为直观,更为亲近,“过程”成为艺术的新的浏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