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与展望——浅谈湖北现当代美术扫描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6

  论文关键词:本土文化;国际语言;艺术观念

  论文摘要:九十年代之后.艺术家们在传统语言与西方现代思潮间作出取舍.在本土文化与国际语言问作出选择。在主流的学术上,对语言上的借鉴、创新、出奇是持鼓励态度的.但在艺术观念方面.则不鼓励走得太远.进入21世纪.一批艺术创作骨干相继在美术教育机构、学术研究机构走上领导岗位.繁琐的行政工作对他们的创作精力与时间多少有一定的影响。而此时.一批新人在创作上已崭露头角.湖北的经济发展滞后于沿海城市.艺术市场的薄弱不一定是件坏事它可以避免艺术家在创作上的浮躁与媚俗.在社会大变革的背景下创作出有深度有力度、经得起历史筛滤和考验的艺术作品。

    湖北这地界儿,是个好地方,人杰地灵自古有“九省通街”、“鱼米之乡”之美誉,拿到今天来说,就是信息交流极方便快捷,而且文人雅士温饱不愁。于是乎,湖北的美术在全国范围来看,其个性也十分的鲜明:艺术风格、流派及具包容性,也极具幅射性,稍耐住点寂寞,就很可能出精品。艺术气氛也十分自由活泼,造型艺术各个门类皆争芳斗艳,才子济济。

    说到艺术传统,湖北可没有什么“形”来标榜,不象京城有“京派”,上海有“海派”,广州有“岭南派”;但却有“神”可秉承—楚文化。楚文化那浪漫的、天马行空般的狂放不羁和态意纵横,湖北的美术人倒是深得其精髓。敢想敢为,新人辈出,使得湖北的美术永远是那么生命力旺盛,血液永远是那么的新鲜。

    当代的湖北美术,往前推一点,可从1920年说起。那一年唐一禾、唐义精与蒋兰圃创办了中国内地最早的美术学校—武昌美术专科学校,后改名为武昌艺专。武昌艺专汇聚了湖北地区许多优秀的美术家并培养出许多年轻有为的艺术创作人才,为新中国湖北地区的美术教育和美术发展作出了奠基与开拓性的贡献,并成为当地新艺术的创作中坚。

    新中国成立伊始,在湖北美术界较为活跃出名的仍然是传统的书画,代表人物有王霞宙、张肇铭和张振铎等。1956年,湖北艺术学院成立,其美术分部由西画功底深厚、创作上已取得相当成就的杨立光任院长,当时在油画技术与创作上有突出成就的还有钱延康、刘依闻等人。雕塑方面,有毕业于杭州国立艺专的刘开渠弟子张祖武,他于1958年完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碑主体雕像《志愿军》,其带有苏式风格的英雄主义气概及整体而又写实的扎实功底,得到国内美术界一致好评。刘政德亦在当时以其雕塑技术和成就享有声誉。在美术理论方面,五六十年代已取得成就的有阮璞、刘纲纪、汤麟。阮璞主要在传统的中国美术史、中国画学方面有深人的研究,刘纲纪则在中国美学的研究上颇有独到的见解与心得。正是这些名家的突出贡献,使得湖北成为全国美术教育与创作的一个大省,并在美术各个领域齐头并进。1965年,湖北省美术院成立,省内诸多艺术家和前辈聚集于此,有专门的画室以供创作,成为湖北省一个重要的美术创作基地。

      “文革”期间,湖北美术遭受较大损失,湖艺美术分部停办,教师解散。1972年恢复。

    进入八十年代,春风劲吹。随着改革开放,艺术家们一改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单一创作倾向,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冲出一大批强调时代精神与个人风格相结合的代表人物,湖北老一辈的艺术家周韶华、陈作丁、汤文选、鲁慕迅、邵声朗、魏扬等人,于1980年成立“晴川画会”,他们在琴台举办画展,惩意挥毫,直抒胸臆。陈立言、聂干因等中青年国画家成立“申社”,成为当时湖北画坛活跃的一个因素。1983年,周韶华在京举办“大河寻源”画展,其跋涉万里的壮举和气势雄浑的画风给国内画坛带来不小的震撼。同年还有《湖北省美术院作品展》和《湖北连环画研究会作品展》在京举力、,广受好评。在《湖北省美术院作品展》上,唐小禾、程犁夫妇的壁画创作《楚乐》尤为引人注目,并奠定下湖北壁画在国内的地位。油画创作方面有尚扬的《黄河船夫》《黄河十月》,蔡迪安、李宗海的《南下》,他们以磅礴恢弘的大场面,丰碑般的历史和时代瞬间,娴熟的控制和表现技法,为湖北的油画创作奠定下在全国范围内的举足轻重之地位。黄雅丽的雕塑《山泉》亦因其清新感人而广受好评。《湖北连环画研究会作品展》更引起同行的惊叹,以李全武、徐勇民的《月牙儿》和郭召明、乐明祥的《女大学生宿舍》为代表,突破一些主题禁区,题材更加广泛和多样化,湖北连环画以其整体实力走在全国的前列。1984年5月中国美协连环画艺委会和湖北省美协在武汉召开了《全国连环画艺术研讨会》以上三个在京举办的展览展示了湖北老、中、青三代在各个美术种类所取得的成就与整体实力,并揭开了湖北省美术黄金时代的序幕。此外,以写实雕塑而著称的湖北老一辈雕塑家张祖武、刘政德,大胆解放思想,革新观念,创作出引人注目的大型的环境雕塑,如张祖武为广东高州水库所做的组合雕塑及刘政德为葛洲坝所做的抽象几何雕塑(方案),获得国内美术界一致好评并深具影响。1985年12月湖北省美协邀请了北京、西安、天津、四川、广东、南京等地国画创新画家举办了《全国国画新作邀请展》,我省国画家唯李世南参加此展,此次展览率先高扬国画创新在全国美术界引起震动。

      随着国门敞开。一时间,西风劲吹,国内美术界尤为敏感,大量的艺术思潮、观念、形式被介绍引进,面对光怪陆离的西方现代艺术,中国的艺术家们,特别是中、青年艺术家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学习、模仿与借鉴的热潮。此时艺术理论的探讨亦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一些带有浓郁探讨色彩的艺术理论刊物随即出现,当时全国著名有湖北美协创办的《美术思潮》,对当时的美术潮流进行关注、支持和理论上的探讨,文风犀利,思想活跃,使得新潮美术在湖北显得异常蓬勃,涌现出不少探索性的青年艺术家,如魏光庆、方少华、李邦耀、肖丰等。由于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使得湖北实验性艺术在当时形成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在国内新艺术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备受各方关注,这场艺术革新运动波及全国,史称“八五新潮美术”。1986年10举办的首届“湖北青年美术节”更是一次省内创新艺术的大检阅,同时给予美术创作提供了一个更加宽泛与包容的空间。其中傅中望、黄雅莉的雕塑,魏光庆、方少华、李邦耀、肖丰等的油画,张广慧的版画都颇引人注目,这批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年轻人与稍后的“部落、部落”群体的代表人物董继宁(部落之酋长)、魏光庆、李邦耀、方少华、郭正善等,他们虽然在形式语言上有较重的模仿西方艺术的痕迹但不难看出热血的青年艺术家们,希望在自身地域性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传统中找寻与当代国际性的艺术潮流相融合的途径。1987年4月,中国美协专门邀请湖北优秀青年美术作品(从湖北青年美术节展览中挑选)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不久“北方极地文化”艺术家群体的中坚人物舒群、王广义、任歌相继来到湖北武汉,以及一批中央美院、浙美、广美的毕业生的到来,给湖北新艺术注入了更为新鲜活跃的血液,使当时的艺术探索更进了一步。以王广义、魏光庆、李邦耀为代表的“波普”现象以任哉为主的“新历史主义”小组,都活跃一时。这时,湖北美术创作在形式、观念上都更加前卫化、西方化。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