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三个女人》的绘画因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6

  论文关键词:后印象派 简化法 重复法 渗透法 斯泰因《三个女人》

  论文摘要:文章探讨了后印象派绘画技巧在《三个女人》中的运用,以及这些技巧的运用给文字表达和篇章构思带来的独特审美效果。斯泰因将《三个女人》置于写作的平面上,像画家驾驭画笔那样驾驭文字,利用简化法,重复法和渗透法画出一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卑微而无望的人生。
    
  
  格特鲁德·斯泰因(1874-1946),美国著名女作家,于1903年旅居巴黎,期间深受当时巴黎文学界、艺术界人士的影响,而后有意识地将后印象派的绘画技巧大胆糅合并巧妙运用到自己的文学创作中,用独树一帜的语言画出立体主义的文字画像,形成了独特的文体和新的语言美学,因而成为20世纪文学大师之一。《三个女人》(1909)是体现斯泰因把后印象派绘画技巧融入创作中的初始之作。它由三个故事(“好安娜”、“温柔的丽娜”、“梅兰克莎”)组成,描述了两个德国移民女佣(安娜和丽娜)和一个黑人姑娘(梅兰克莎)的日常生活。从画商沃拉德手中购买了塞尚的《拿扇子的塞尚夫人》后,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斯泰因对这幅画“仔细揣摩,受到启迪而写出了《三个女人》”。本文探讨了后印象派绘画技巧在《三个女人》中的运用,以及这些因子的运用给文字表达和篇章构思带来的独特审美效果。斯泰因打破了2000多年以来形成的文学传统,即不再以情节为骨架来编织小说,而是利用后印象派绘画技巧将《三个女人》置于写作的平面上,像画家驾驭画笔那样驾驭文字,利用简化法,重复法和渗透法画出一幅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卑微而无望的人生。
  
  一、简化法
  
  塞尚主张呈现主观化了的自然,而不是惟妙惟肖地去描摹自然,提倡运用简化法来处理题材,即运用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这种几何体变形来处理自然,他认为这些更能显示大自然内部的结构,呈现大自然的本质。斯泰因在文学中使用这种简化法,犹如举起一把利斧一样砍去累赘的枝蔓来凸显主杆,使蕴藏在纷纷绕绕,复杂的生活里的本质显露出来。
  在对地点环境的描写中,斯泰因并没有详细叙述,而是抓住事物的最本质特征。如对桥头镇房子的描写缪缪几笔,然而这几笔却统领着三个故事,呈现出一个一成不变、单调、沉闷的生活环境。“安娜为马蒂尔达小姐掌管着一幢小房子。这是一幢很有趣的小房子,整排房子都是一个式样,就像孩子推倒的一排多米诺骨牌那样紧挨在一起。这些房子都是沿街造起的。小街到了这儿就顺着一个陡峭的丘岗而下。这些有趣的小房子,都是两层楼,红砖墙面,长长的白色台阶。”这些简化描写呈现出小镇古板,陈旧和摇摇欲坠的状态,为三个女主人公的悲剧铺垫了背景。
  在三个故事中,时间记载模糊。这种时间的描述不仅符合斯泰因的创作观:“从一代人到另一代人,事情并没有任何变化。变化的只是人们的看法。”而且非常贴近故事人物的身份,深入事物的中心。安娜,梅兰克莎,丽娜都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在没有希望的生活里既没有重大事件发生,也没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所以无法用时间来记载。即使丽娜有一个星期二去憧憬,可是到了这天,新郎却逃跑了,带给丽娜的不是做新娘的幸福,而是被抛弃的耻辱和痛苦。
  抹去事物的物理时间,没有过去和将来,只有漫延的心理时间——“现在”。“现在”才是生活中重要的时刻。正如斯泰因在《美国演讲》中提到的那样:“绝对现实的现在”。这种“现在”超越了物理时间的限制,探讨的是事物的本质,无论何时何地都让人感到艺术的真实,引起读者的共鸣。没有时间的干扰,读者阅读时思维就没被打断,完全走进小说的世界里,体验着“绵延的现在”。与小说人物融为一体,感受到主人公悲哀、无可奈何的心理。安娜不停地忙碌,但是一切并没有因为她的努力而变好,梅兰克莎一次次寻觅安宁生活,可是一次次陷入困难中,丽娜与世无争,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生活不断地摧残着她。
  在传统小说中,情节一直是体现作品魅力的重要因素,而斯泰因却简化了情节,运用后印象派绘画技巧中的重复法,渗透法等来组织材料,极好地体现了作品的主题。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