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北方民族青铜饰牌艺术—豹形纹扣饰的形式语言赏析(3)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6
⑴ 与动物纹瓦当的比较
从秦代豹形纹瓦当的图形中,可以看到与草原青铜艺术中豹形扣饰在造型语言中的密切关联。对于形象上的诸多关于“圆”的造型元素,二者均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积极利用,以至于表现效果惊人地相似。这也许是巧合,亦或是心有灵犀,不谋而合。
⑵ 与春秋早期玉虎的比较
春秋早期的玉虎制作精美,造型别致。仔细品味,可以感受到造型及装饰手段的另一种特色。但在整体气韵上的近似,特别是嘴、脚爪和尾部的处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⑶ 与盘龙钮的比较
秦汉时期一枚铸印上的“盘龙钮”图形,在龙形的弯曲处理中,可以反映出在处理圆形适合造型动物纹饰上的相似手法。
⑷ 与民间艺术的比较
传统民间艺术是传统艺术的“活化石”。在传统民间艺术中体现出来的农耕民族的审美情趣、精神内涵、宗教观念与造型特色,能够折射出远古先民的影子。
在民间剪纸以及布、泥制的吉祥物或玩具中,对于虎一类猫科动物的表现和描绘上,其独特的视角、奇妙的想象,与草原民族青铜动物纹饰或许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豹形纹扣饰图形的象征及寓意
匈奴人创造豹形纹扣饰看似出于实用及装饰需要,但在当时,其图形不仅仅在于装饰和审美层面,而更多的是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是作为社会思想和观念的符号而存在的。因此,装饰纹样或图形有作为符号和作为装饰美的形式的双重功能。
在匈奴人的观念和意识中,迅猛的豹犹如老虎,甚至在某些方面或许胜过猛虎,这些特点是人们希望自己也具有的。他们认为将其形象佩带在自己身上的同时,也会具备这些猛兽的品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匈奴人的图腾观念。
著名历史学家孟驰北先生在《草原文化与人类历史》一书中写道:“人类塑造动物,是一次人的自我观照。但在塑造过的动物身上显露出的只是与兽性混合在一起的人性、人情……人的自我观照使人逐渐认识到自身的力量,人在对自然的塑造中,会越来越多地把自己的思想情感投射到塑造物身上。”匈奴人在创造这些豹形动物纹图形的同时,也寄托和表露着自己的祈愿和希冀。机敏而矫健的豹,不亚于猛虎的力量且优于猛虎的灵活,它是崇拜力与美的草原民族所喜爱和歌颂的偶像。
四、结语
历经数千年漫长历史而遗留下来的北方草原青铜文化,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同时引发我们的无限遐想,通过许多草原青铜艺术的精品与佳作,可以总结和汲取前人创造的造型艺术规律和成果,并使这一优秀艺术传统在今世生根开花。此外,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创造的历史遗珍,从不同侧面了解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状况及文化水平,从而了解某一民族在某一时代的发展脉络。
参考文献:
①张碧波、董国尧:《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哈尔滨,2001。/②陈兆复:《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北京,2001。/③阿木尔巴图:《蒙古族美术研究》,辽宁民族出版社,沈阳,1997。④孟驰北:《草原文化与人类历史》,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北京,1999。
上一篇:论儿童玩具的艺术教育功能
下一篇:论雕塑材料与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