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弋阳腔曲牌音乐与南戏诸腔的关系(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6

  这些剧本中,有些是早期的南戏剧目,但大多是昆山腔的作品,被弋阳腔拿来加以“改调歌之”,搬演于舞台。有关“改调歌之”主要是在曲牌联套的基础上,采取增插道白,更动曲文,加滚等办法,对传奇剧本结构形式的某些局限,作了一定程度的突破。但对剧本的增插道白、更动曲文并不限于弋阳腔,昆山腔作品的改动也很多。同一传奇在后世流传的不同版本,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如公认的《荆》、《刘》、《拜》、《杀》、《琵琶》五大南戏,流传于世的却都是明人的改本,昆、弋都有。加滚也是如此。虽然滚调是弋阳诸腔的明显不同于昆腔的标志,但昆腔作品中也并非绝无仅有。
  昆腔引子,一般都是干唱,不用笛和。作为冲场曲的过曲大半都是粗曲,也不用笛和,甚至有腔无板,不入套数,故也可不拘宫调,不论南北。粗曲往往干念,有板无眼,故最急。那么这样的引子、粗曲,便极似弋腔的“流水板”了。因为弋腔的“流水板”也是有节奏的,只不过,它是用“锣鼓助节”罢了。而弋阳腔“其节以鼓”、“一唱众和”,实际上便是只用金鼓铙钹之类的打击乐按节拍,尾段或尾句用后场帮腔。弋阳腔的这种帮腔,实则是从南戏普遍运用的合唱承袭下来的,帮腔是南戏的共同特色。南戏曲文中许多标明“合”或“合头”或“合前”者,多数为场上人物之合唱,但也有只能视为后台帮腔的。如《风月锦囊•伯皆》中许多“合(前)”的标识,只能视作“一唱众和”。
  昆腔文词深奥、节奏缓慢,局限于士人,不为大众所赏。而弋阳腔的表现风格是通俗易懂,妇孺能解,民间性、地方性很强,因此赢得了广大的观众。昆腔为了适应观众,渐趋向通俗,对曲文作了不少删改,同时增加了大量宾白。
  由于弋阳腔崇俗而昆山腔尚雅,导致中国戏曲史上出现影响深远的昆、弋争胜的现象。弋阳腔与昆山腔互相争夺演出场所和戏曲观众,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历着严峻的艺术实践的考验。为此,某些比较明智的戏曲作家鉴于昆山腔逐渐脱离广大老百姓的欣赏趣味,能够及时地将部分昆山腔作品改编为弋阳腔来演出。例如,清代嘉庆年间,王懋昭在所创作的传奇《三星圆•凡例》中就公开申明:“此书宫谱,原为昆腔起见,又欲于调腔家兼为演习,不得不多填数曲以畅之,阅者勿以为敷衍也可”。这种调和弋阳腔与昆山腔的行为在一定意义上证明:在戏曲传播的普适性和美感传达的通俗性上,弋阳腔确实有着昆山腔无法代替、不可媲美的独特优势。
  
  三、弦索官腔
  
  弦索官腔与弦索调不同,弦索调,本是北曲的一种。魏良辅《南词引正》云:“北曲与南曲大相悬绝,无南腔南字者佳;要顿挫有数等。五方言语不一,有中州调、冀州调。有磨调、弦索调。”沈宠绥《弦索辨讹》云:“南曲则大备于明,初时虽有南曲,只用弦索官腔。”这说明在明初时南曲还不受重视,宫廷只用北曲,北曲称作官腔,又用弦索伴奏,故被称作弦索官腔,故此弦索官腔即是北曲化的南曲。
  弦索官腔所用乐器,全为弦乐,海盐腔的伴奏则为锣、鼓、板、银筝、月面(即月琴)、琵琶,亦皆弦乐。而昆山腔“今昆山以笛、管、笙、琵按节而唱南曲者,字虽不应,颇相谐和,殊为可听,亦吴俗敏妙之事。”(《南词叙录》)则昆山腔也吸收了弦索官腔的伴奏乐器。《金瓶梅》的剧曲清唱极多,所唱之曲包括杂剧、戏文,多用弦索。何良俊《曲论》说《拜月亭》、《吕蒙正》、《王祥》、《杀狗》、《江流儿》、《南西厢》、《玩江楼》、《子母冤家》、《诈妮子》等九种南戏中的某些曲子皆可上弦索。以上这些都是用北曲曲调和弦索伴奏来唱南曲,大概是弦索官腔之类。后来弦索官腔经过改造,“嫠声析调,务本中原各韵,皆以‘磨腔’规律为准”(《度曲须知》),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卷五所说的“一人援弦,数十人合座,分诸色目而递歌之,谓之‘磨唱’。”这时的弦索调已经是昆曲化的弦索调了。
  
  四、余姚腔
  
  明末祁彪佳门人扬州王光鲁所作《想当然》传奇卷首所附的茧室主人《成书杂记》中云:“便词肤曲,因场上杂白混唱,犹谓以曲代言。老余姚虽有德色,不足齿也。”流沙认为侯阳高腔、义乌腔都与余姚腔有关。义乌腔的形成是南戏温州高腔在金华地区与余珍腔合流,经过改革形成的。
  
  五、温州腔
  
  祝允明云:“不幸又有南宋温、浙戏文之调,殆禽噪耳,其调果在何处?”(祝允明《怀星堂集》卷二十四《重刻中原音韵序》)。所谓“温、浙戏文之调”即温州腔。《菽园杂记》提到的:“温州之永嘉”,即温州腔,应源于南戏。温州昆曲老艺人说清末以前浙江瑞安县(旧属温州府)流传的高腔戏就是当地最古老的温州高腔,上演剧目有《活捉王魁》。有关温州腔的资料较少,徐朔方先生甚至怀疑是否有温州腔的存在。
  
  [参考文献]
  ①按;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一“禁中演戏”条云:“至今上始设诸剧与玉熙宫,以习外戏,如弋阳、海盐、昆山诸家具有之。”②辛秀、长溪编著《大调子曲初探),河南省戏曲工作室,1983年版第175, 190, 196页,转引自流沙《明代南戏声腔源流考辨》,第325页。③《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盱河戏”条,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版,第782-783页。④《南词叙录》记载明初朱元璋读《琵琶己》深为赞赏,但是:“既而曰:‘惜哉!以宫锦而制?也。’由是曰令优人进演。患其不可入弦索,命教坊奉銮史忠计之。色长刘杲者,逐撰腔以献。南曲北调,可于筝琶被之,然终柔缓散戾,不若北之铿锵入耳也”⑤详见流沙《义乌腔考》,载《明代南戏声腔源流考辨》,第337-338页。⑥详见流沙《明代南戏声腔源流考辨》,第333页。⑦参见《曲牌联套体戏曲的兴衰概述》,载《徐朔方说戏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6-30页。,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