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影视制作中的“神笔马良”——浅谈影视数字制作技术的优势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6

  [论文关键词]影视制作 数字制作技术 数字特效 视觉效果

  [论文摘要]分析了影视数字制作技术的优势,特别提出了有待提高和改进之处。并结合软件具体阐述了影视数字技术在计算机制作节目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前景。

  在影视制作的发展历程中,数字制作技术可谓起到划时代的变革作用。它以计算机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从根本上改变了影视节目的制作方式,也使电影、电视变得更为融合。在多年的实践应用中,数字制作技术的进展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契机,也带来了压力。面对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更需要认真冷静地思考。笔者就数字技术在影视制作节目中的应用谈几点看法。

  一、影视数字制作技术为影视节目制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影视节目的制作分为编辑录像机的制作和计算机的制作两种方式。前者俗称为线性编辑,后者俗称为非线性编辑。计算机制作影视节目具备许多优势。

  一是价格便宜。计算机编辑集放像机、录像机、特技机、时基校正器、字幕机、调音台等设备于一体,价格便宜。二是图像质量好。计算机编辑避免了机器对磁带的磨损以及模拟信号复制的严重衰减现象。三是提高工作效率。计算机编辑可以任意地增加或删除一段画面或录音,或任意颠倒位置,反复修改,非常方便。同时,计算机编辑集多种设备、多种功能于一身,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便于资料的保管储存。磁带记录资料占带量大,保存时间短;光盘记录资料容量大,无磨损,可永久保存。五是系统容易扩展。计算机硬件、软件升级很快,日新月异。六是资源共享。通过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将分散系统互联成网,实现节目资源共享。因此,利用计算机制作影视节目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有了这一技术,我们在制作节目时,像手中握了一管“神笔”一样,把创意变成了现实。

  计算机分为苹果机和PC机,苹果计算机制作影视节目常用的编辑软件是Medie-100,图像质量好,性能稳定,为专业制造商选择的款型。但其价格昂贵,不能升级,不便于交流,不能联网。PC机价格便宜,升级快,使用广泛,便于交流,方便联网。因此,各单位普遍使用PC机制作影视节目。然而,大多数使用的编辑软件是Premiere,Premiere是Adobe公司推出的一款面向广大视频工作人员的非线性编辑软件。它具有友好的操作界面以及强大的视频编辑功能,不仅是影视制作专业人士的首选平台,也是广大电教工作人员制作影视教材作品的首选软件。为了创建出具有专业水准的影视教材作品,必须逐步深入掌握用Premiere进行影视制作的技巧。

  二、影视数字制作技术充分保证影视节目的质量

  在保证影视节目的质量方面,数字制作技术有其强大的优势:①它以数字视音频为编辑制作对象,数字信号抗干扰和修复能力强,在存储、复制、传输过程中不容易产生失真,因此进行视音频编辑时不会造成画面和声音信号质量的损失。②影视数字制作中编辑的实质只是一个镜头的播放顺序清单,而并非源素材本身,因此反复的编辑修改不会对源素材产生任何影响。③影视数字制作一般以硬盘作为记录载体。硬盘是一种非线性、非接触式记录设备,存取时无需反复搜索,记录时磁头与磁盘之间不直接接触,从而避免了存储介质与磁头的磨损,有利于保证信号质量。

  三、影视数字制作技术提高节目制作效率

  影视数字制作技术采用的是灵活有效的非线性工作模式,这种非线性在影视编辑中主要体现在:素材选取和编辑两方面。与磁带相比,硬盘有它独特的优势:硬盘的磁头可以在磁盘上任意跳跃式地移动,它可以即时在硬盘的任何存储区域上存取信息,这决定了它可以以任意的非线性方式来存取信号。编辑时我们可以直接选取所需要的素材,不必像磁带那样来回反复搜索,节省了大量时间。利用影视数字制作技术所编辑的只是一个镜头播放次序表,各个镜头的组接表实质上就是一个素材的读取地址表,在影片生成输出之前,我们可以随意改变影片中镜头的入出点、长度、排列顺序等,而不影响其他的镜头和影片的结构,不需要像线性编辑那样对其后的镜头重新编辑,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编辑修改效率。通过联网,我们还可以将一个多流程的工作分散到不同的工作站上完成,变单台集中工作的模式为分散、同时工作,如:在不同的工作站上分别进行素材的制作、绘图、画面剪辑、特效制作、音频合成、字幕和片头制作等,这样可以更快速、有效地进行影视节目的制作。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