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对“数媒’人才的需求。数字化促进了广播影视、通信、计算机行业的文触聚合,数字媒体产业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急需既具有影视艺术基础知识又掌握数字影视技术的专业复合型人才。目前,全国2000家电视台、5000家影视制作公司和近万家网站都急需大t的数字影视制作人员。另外,很多国际影视制作公司也纷纷向中国转移其外包业务.也加大了此类人才的需求t。据业内人士初步估计,目前数字影视制作行业急需从业人员约为150万人。⑤
面对这些变化和发展粉的裕求,承担传媒人才教育和培养的离等院校必须积极回应.21世纪影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考虑上述新需求才可能实现。影视人才的姗求是多元化的,离校人才培养也应该与此对应.形成分工合理、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人才培养体系。从人才供需的现实条件出发,高校影视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可分为三个层次:
1、本科—层次实用型人才媒体总是期望高等院校的学生一出来就非常能干,能派上用场。目前本科层次的教育注,的是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和基本理论案养,而影视机构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却很高.这是一个明显的供而不对等。因此,本科这一层次的目标就是培养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具有职业精神和独立学习能力,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能准来就用的实用人才。在这方面,许多高校已经开始了尝试。比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从2004年起,大幅调整了本科生教学方案,确立了以社会科学知识为墓础.以新闻专业为核心.国际性、实践性、基础性相结合的教育思路。⑥四川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也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思想:从艺术类“进入,(招生).以“传媒型编导”定位专业,并独创了“电视化(舞台)演出’的教学实践形式.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广电编导’惫识及“采编播制’能力。当然,在理论学习、专业技能学习的同时.对学生就业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培养同样,耍。本科阶段应注,强调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可转换技能“,增强对社会和新知识的适应性和转换能力.使影视专业本科毕业生同在和其他专业学生竞争媒体职位时具备比较优势。
2、硕士生层次—连接实务界与学界的专业型人才硕士生的定位究竟应以研究型人才为主还是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这是我国高校教育硕士生层次一直存在争议的问应。对国内大多数新闻媒体来说,一般的记者和编辑等实务人员姗求已趋于饱和.现在最份要的是不仅拥有影视专业知识,还掌握另外一门学科基本知识的复合型、专家型人才。随,我国影视传媒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深,竞争的不断加剧,对这种高层次实务人才的据求有可能持续长。目前,影视专业的研究生相当部分来自其他专业,其跨专业的学科背景为培养业界急得的复合型一线工作者其定了很好的基础。因此,从影视发展的需求来看,硕士生应定位于有较强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专业型实务、策划和管理人才。这一层次应注重培养独立的学术思维,开阔的眼界和对某一专业领域的深入了解,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弥补业界巨大的人才缺口。
3、博士生—层次学者型人才2006年10月17日.国务院学位办组织了新闻传播学博士点第二轮评审,第+次新闻传播学博士点学科评审结果是靳闻传播学博士点新增八个,分别是厦大、盛大、南京师大、川大;北大、浙大、华中科大和上海大学。至此,国内共有14家新闻传播学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同时,五家院校拥有了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分别是人大、复旦、武大、中国传媒大学和华中科大。博士生应该在整个社会和学科发展中发挥,要的推动作用,这一层次是以科研为主要特征的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主要培养目标是影视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作为独立的研究者.博士生教育应与实践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保持视野的开阔型和研究的客观性,但仍须坚持其实践导向,在导师指导下从事一定的实践课题及相关的理论研究是一种较其操作性的方式。这一层次的人才将是21世纪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主导者.正如中国科学院院士曲钦岳所宫.他们“应当是能够迎接靳技术革命挑战的新人,应当是能够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新人.应当是能够主动适应、积极推进甚至引导一系列社会变革的新人。正是这种‘新人’.将决定21世纪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面貌。
从宏观角度来看,目前我国影视教育的主要问厄不是规模过大,而是结构不合理。如何把握时代特色,根据实际办学能力进行定位.推行卓有成效的学科建设.促进我国影视教学科研总体水平的提高.将是一个长期课月。
注释
①李斌:(争创研究型大学疑似‘大跃进’》,2006年02月20日(中国青年报》
②渝石:《称是在培养“失业人才“唐季礼炮轰内地电影学院》,,2005年6月27日
③(外研社拓展出版领域出版广播电视艺术图书),2006年11月14日《中国图书商报》
④赵媛媛、李哲:(谁是中国传媒业最紧缺人才),2004年5月24日《北京*年报》
⑤时爽:(国家影视策划与制作人才培养基地落户大连),2007年。3月27日《半岛晨报)
⑥储志勇:《市场祷求挑战新闻人才培养》。2005年4月6日《中国青年报》
⑦方延明:《怎样培养面向21世纪的人才—南京大学教学思想大讨论综迷》,1997年4月3日《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