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与王家卫电影的叙事策略(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06
2.画外音独白的应用
传统电影的叙事一般经历开端、展开、
冲突、危机、高潮、结局等阶段。王家卫叙事不遵守这样的线性结构,而更侧重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画外音独白的应用是其重要的艺术手段。后现代主义作品在人物塑造上,强调自我表白的话语欲望,打破以人为中心讲述完整的故事。人的性格情感,人生经历等被支离破碎的感觉代替。
王家卫电影中的人物,一般都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拒绝了解别人,亦拒绝为他人所了解。他们一般都保持沉默,用独自来宣泄内心的情感。例如,《重庆森林》中的警察223深夜打电话想与朋友谈话,却被一一拒绝,他退而在独自中抒发感受。一连串画外音独白:“不知道什么时候,在每个东西上都有个日子……连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不会过期。”另一个警察663在被女朋友抛弃后,只好对家中的毛巾、肥皂、玩具自言自语。他对着用过的肥皂说:“不要那么没有骨气嘛,她才走几天就瘦成这样。”对湿淋淋的毛巾说:“我叫你不要哭嘛,你要哭到什么时候?做人要坚强一点。”《堕落天使》中则把内心独白运用到极致:哑巴何志武用独白的方式述说自己的感受。
画外音独白是王家卫电影叙事的一个重要特色。他影片中的经典语言,如《阿飞正传》中关于“无足鸟”的传说,大都以这种方式表达。他以这种情感的单向流动,展示后现代语境下人们的孤立、沉默和失语。是幽默的调侃,亦是含泪的热讽。
3.故事结构的解构
传统电影一般都讲述一个独立、完整的故事,情节的设计都经历开始、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王家卫的电影,其目的根本不在于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呈现一种状态、一种气氛。影片以拼盘式的、插页式的情节结构,叙述后工业时代的都市爱情。《2046》更全然打破了传统故事的叙述成规,汇集了几乎所有后现代话语的元素。
首先,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影片中出现。传统电影中的人物只属于某一部电影,而《2046》中的周慕云和《花样年华》中的周慕云是一个人,只是《2046》中的周慕云成熟、复杂又冷酷,而在《花样年华》中则表现出温柔、懦弱的性格特质。其他如苏丽珍、王靖雯、Lulu这些名字在王家卫电影中一再出现。传统电影都致力将人物、事件演绎得真实,起码看上去是如此。而梁朝伟在两部影片中扮演着同一个周慕云,片中的王靖雯亦是演员本人曾经用过的真实姓名,这一方面混淆了演员、剧中人的界限,另一方面是在公开暴露剧作的虚构杜撰。这正是后现代主义艺术家所致力的:“即解构各种意识形态和知识体系对于真实的种种承诺,以及他们所虚构的种种神话(王又平,2001:188)。”
第二,对数字或者时间概念的偏执是王家卫电影的又一特点。在《2046》中,“2046”这四个数字就像一个迷,它是周慕云隔壁的房间号码,是他和苏丽珍一段回忆中的插曲,是他追寻LULU时看到的号码,同时是他小说中的发生地点,是一列没有终点的列车。再如《重庆森林》中:“我和她最接近的时候,相距才0.01公分,57个小时之后,我爱上了这个女人。”“6个钟头之后,她喜欢上了另外一个人。”王家卫将人的情感变化用时间标识,又用极其精确的数字将时间量化。这里有黑色幽默的冷漠和戏谑;是现代人压抑于心的情感别具一格又不失诗意的表达;更是数字化时代,都市小资们对情感、时间、生命的无奈而优雅的诠释。
第三,另类的爱情讲述。王家卫的每一部电影都在言说情感。传统的爱情模式是男女主角相爱,或三角恋。而《2046》中枝权繁复的爱情线索引出了大量的明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坏了结构。围绕周慕云发生的爱情种类极其丰富:他和四个女人有不同的情感,“苏丽珍代表过去,是拯救他灵魂的女人:Lulu是他经常光顾的一个舞女;白玲则会让他受伤害;只有王菲让他真正动心。”故事结构由周慕云个人独白串起5段回忆,间而穿插未来的关于2046臆想。这就是后现代语境下的爱情:即便有更多的可能性,答案终究是不可能。
丹尼尔·贝尔在论及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时曾说:“现代主义(包括后现代主义)的真正问题是信仰问题。用不时兴的语言来说,它就是一种精神危机 如此局势将我们带回到虚无……(丹尼尔·贝尔,1989:741)”
四、结语
总之,与徐克试图在虚拟世界中以寓言的形式影射现实不同,王家卫意在表现现代都市的异化和荒诞;与吴宇森在侠义江湖中展示的人性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不同,王家卫强调表现人的自然天性在后工业社会中的小人物的尴尬处境。作品常以扭曲变形,自我戏拟的形式出现,显示了自嘲、沉默、颓废、反英雄特征。一方面表现出文学与哲学融为一体,具有精深的哲理性;另一方面大量展示人生的荒诞痛苦。那种严肃庄重的精英意识荡然无存。作品充满了颓废主义、虚无主义的悲观情绪。
参考文献
[1]程青松,国我后现代电影[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2000.
[2]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上海:三联书店,1989.
[3]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M].华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王又平,新时期文学转型中的小说创作潮[M].武汉:华中师范大字出版社,2001.
上一篇:有限的情节与开掘
下一篇:戏曲电影及戏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