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的初步构建论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8-10-04

  2012年第八届全国艺术学年会暨“艺术的演进”学术研讨会于10月20日至10月22日在河南大学召开。与会者就艺术学科的演进与建设、中华艺术的传承与传播、艺术研究及其当代转换、宋代艺术及其传承传播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内容涉及“艺术学理论”这一学科的研究体系、理论支点、研究视野。可以认为,此次会议的研究内容初步搭建了自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确立把艺术学列为一个独立的门类,将艺术学理论升级为一级学科以来,“艺术学理论”这一学科的学科体系。

  2012年10月20日至10月22日,由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大学艺术学院、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教育部名栏工程“艺术学研究”学术委员会、《艺术百家》杂志社、浙江理工大学中国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12年第八届全国艺术学年会暨“艺术的演进”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大学召开。文化部教育科技司副司长陈迎宪、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耀、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等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全国五十余所大学的一百九十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学者以“艺术的演进”为主体,围绕以下四个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

  一、艺术学科的演进与建设

  学科建设关乎学科命脉,为历次艺术学年会的核心话题,此次亦不例外。全国艺术学学会会长、东南大学凌继尧教授从艺术学理论的基本队伍、艺术学理论的学术成果、学会所属专业委员会的活动、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竞争四个方面回顾了艺术学理论一年来的学科进展。同时特别指出艺术学理论的内涵建设的问题。艺术学理论的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的数量,在艺术学的5个一级学科中均居第一位,这对艺术学理论的内涵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有两个问题应该引起学科的重视。一是把艺术学理论等同于各种门类的艺术理论,这种做法是不妥的。二是中国语言文学对艺术学理论的入侵,如有的学校艺术学理论博士点设在文学院,或艺术学理论博士点成员全部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科研人员。这种情况会造成对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设的很大伤害。艺术学会副会长、南京艺术学院黄悼教授在认同艺术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最好是艺术一般或艺术普遍的原理,至少是广义艺术(即对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考察)的同时,认为艺术理论的研究对象也不能绝对化、单一化,甚至唯一化。如果选取具有典型阐释意义的某一个艺术门类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而研究的最终指向是讨论具有一般意义的艺术规律问题,那么这并不妨碍它成为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好选题。

  艺术学理论建立的基本框架、学科设置引发了广泛的思考。东南大学尹文教授归纳整理了目录学中由“术艺志”、“杂艺”、“杂艺术”,至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至《四库全书总目》的艺术分类,直到近代中国图书分类中的艺术类名称变异,通过艺术学文献目录的整理,为艺术学理论下属学科目录的分类细化提供学理支撑。南京艺术学院夏燕靖教授探讨了归纳逻辑在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体系建构中的作用,提出无论历史理论科学还是历史科学,都需要建立起相对统一的理论体系框架。山东艺术学院李丕字教授围绕美、英、德、俄四国艺术学门类学科、专业目录所体现的理念、逻辑和相关问题展开,结合我国“艺术学”学科、专业目录设置的历史变化和现状,从比较中思考可资借鉴和合理设置的建设性问题。上海音乐学院伍维曦教授以艺术学与音乐学的相互关系为背景,通过对历史哲学的理论原点的辨析,对历史学视域下音乐史与文学史、美术史的共通之处及其相对于历史学其他分支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与阐发,提出了总括各艺术类型的历史学研究的 “艺术史学”这一学科设想。中南大学王希俊教授作了“论艺术管理学研究对象的确定”的发言。东南大学季欣副教授以A。施莱格尔的艺术学思想研究为切入点,重点考证了其以独有的解释性构架构筑的从艺术理论、艺术史到艺术批评的“艺术诗学”的体系。同时指出,在艺术学学科存在的必要性之争从未停歇,该话题“已经讨论的很多,也被嘲笑的很厉害”的情况下,A。施莱格尔的艺术学理论在今天仍不失为关于艺术学理论的探本之论。东南大学赫云副教授提出建立比较艺术学的主张。

  也有学者表现出了建构艺术学理论学科构架的中国问题意识。北京师范大学梁玖教授作了题为“变与不变的艺术秩序创立”发言。他提出以概念性分析方法研究艺术存在事项,指出了艺术中“变”与“不变”的因素,认为要建立中国的艺术学科秩序,即具有系统性、逻辑性、结构性、学术性的中国学派艺术学科。同时倡导推进“民族艺术学”的研究。东南大学李倍雷教授也在此次会议上提出构建艺术学理论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他认为,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是要践行中国的艺术与研究中国的文化思想及其相关问题,以此为立论基础,提出作为一级学科的艺术学理论下设艺术原理、艺术史、艺术批评、比较艺术学四个二级学科的设想。深圳大学黄永健教授认为,艺术学升格要求艺术学学科门类迅速调整已有的学科架构。目前的这个门类学科架构较为西化,随着中国艺术学的发展壮大,必定要经历必要的调整。

  就艺术学理论的研究方法、研究立场而言,东南大学姜耕玉教授主张重艺术创作实践的研究方法。他认为,艺术学理论根于艺术原创性研究,探讨和建立与直觉思维的艺术相契合的“经验”理论方式,是原创性理论研究的基础工程。鲁迅美术学院张伟教授谈到重艺术文本研究的方法,并探讨对艺术文本进行历史语境阐释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认为,艺术学理论下的艺术史、艺术理论和艺术批评的研究,都离不开艺术文本的研究。应该将艺术文本置于更广泛的文化时空中,将它们作为人类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仅仅作为某种政治观念的派生物。上海大学林少雄教授认为中国艺术史的研究与书写,迫切呼唤当代中国的新视角、新思维、新发现、新方法。同时指出,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应该既区别于文学史的意义追寻,又区别于美术史的形态建构,也区别于美术史的观念建构。浙江理工大学金雅教授由“人生的艺术化”学说探讨了其对于艺术研究视域的拓展、方法的变化、立场的多元等方面的理论启思。

  二、中华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这部分研究成果涵盖“传播”和“传承”两方面,实际上是将艺术置于横向、纵向参照系。东南大学王廷信教授梳理了整个20世纪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当中戏曲传播的历史,认为支撑20世纪戏曲传播的动力主要体现在文化的变革、政治的需求、经济的推动、民俗的习惯。上海大学陈犀禾教授对 1963年初出版发行的中国电影艺术史上的经典著作《中国电影发展史》成书前后的相关历史背景以及出版后在海内外传播发行而造成的学术影响,受到的遭遇、评价、争议,作了全面的梳理。他认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中的革命电影史观是建立在更大的理论建构——中国革命史的基础之上的,而这一中国革命史观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在中国近百年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建立了它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它又和毛主席晚年的“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思想密切相关。这种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革命观念反映了革命电影史观的历史逻辑和局限,值得反思。杭州师范大学李荣有教授通过对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含图谱之学、金石学),引入西方国家的外来文化因素(含考古学、图像学)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研究,提出传统与现代接轨(含大文化系统、图像学系统)的基本构想。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陈建平副教授从海盐腔和昆山腔两方面,探讨了《南西厢》在明清时期的声腔传播情况。她认为,《南西厢》在明清时期的应运而生和日益繁荣,是其适应戏曲声腔的演变规律和舞台演出的必然结果。南京艺术学院薛龙春教授评论了西方中国美术史研究的著名学者高居翰(James Cahill)的著作《画家生涯:传统中国画家的生活与工作》(中译本)。揭示了在艺术相互传播交流的过程中,中西方不同的评价体系显示出不同的研究立场和方法。

  “传承”以纵坐标的视域考述艺术发展的轨迹、艺术范畴的流变、艺术特征的形成机制。为探寻中华艺术的发展规律、当代艺术的活态传承提供有益的借鉴。南京艺术学院刘承华教授以明清时期江苏地区古琴艺术的历史形态为例,分析了艺术演进的非连续性与中心转移。借用塞维斯的文化进化理论进行解释,揭示出这种非连续性的机制在于艺术的演进本身包含特殊进化和一般进化两个方面,并据此提出应对演进的非连续性的策略。东南大学赵天为副教授分析了昆曲名剧《牡丹亭·惊梦》折子戏的表演,从个案视角展示出昆曲传承的轨迹。试图说明,昆剧表演艺术的传承应当是在扎实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富于经验的加工锻炼,尤其是一代代艺术家在“口传心授”中的心灵体认所积累的经验和研磨,最终达到昆剧艺术精神意趣的突显和对昆曲艺术的推进。贵州大学刘剑副教授追溯了中国艺术范畴 “淡”的流变。济南大学韩波副教授梳理了民俗造物艺术发展的历史,认为民俗造物在发展轨道上,体现为功用决定民俗造物存在、存在启悟造物制用思想、制用思想主导价值判断、价值判断规约造物功用。

  三、艺术研究及其当代转换

  这部分研究内容思考了艺术发展的走向、艺术创作观念的当代转换、现代发展起来的艺术类型、艺术话语的重构。东南大学徐子方教授通过研究世界近现代史的走向,发现从14世纪欧洲挟文艺复兴气势重度登上人类艺术巅峰,而东方将人类艺术中心拱手相让开始,至20世纪以来由于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上的领先地位使以西方为中心的文化全球化问题日趋进入人们的视野,也同时造成非西方艺术只能尾随西方艺术之后,亦步亦趋地模仿或照搬的局面,非西方艺术始终难以挽回委顿的颓势。希望进入21世纪以后这种局面有所改变。中南民族大学彭修银教授考察了当代艺术,并论述了艺术观念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方面,即艺术创作观念、艺术作品观念、艺术欣赏观念在当代的转换。上海大学蓝凡教授记述了海派杂技魔术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提出要加大杂技魔术作品创作的创新力度,加强杂技魔术的理论研究,强化创作、教育、理论之间的辩证联系,是作为上海城市名片的海派杂技魔术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海大学金丹元教授、博士生宋眉在多元复合的跨文化交流语境之中,在精英与大众、旧学与新学、本土与外来文化的立体框架之下,考察了中国近现代美术中的海派绘画。东南大学汪小洋教授在艺术学语境中探讨了周昌谷创作的当代意义:对艺术生态困惑的指导意义和对当下艺术创作的指导意义。上海大学赵晓红教授以田汉《白蛇传》为例,评述了白蛇故事的当代戏曲演绎。她认为,当代白蛇戏曲更多地在内容与细节上求深,形式与手法上求新,在主题思想的探索方面,较之清代略显单薄。各剧种对田汉本《白蛇传》的热捧,虽然有利于白蛇戏曲的传播与影响,但这种热捧也恰恰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白蛇戏曲的生命力。上海大学聂伟教授通过对《杀生》、《我11》、《黄金大劫案》、《飞越老人院》等电影的评论,指出了新生代导演的创作狭路与转型之困。《艺术百家》杂志社执行主编楚小庆博士将艺术学研究与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相结合,提出艺术学研究的核心作用是引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方向。东南大学岳晓英博士分析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女性艺术发展的历史。东南大学张宏博士以中国当代电影为例,谈论了中国女性主义艺术创作思维的当代转变问题。她立足于伦理文化的维度,揭示当下女性主义表达的诸多误区,从方法论角度入手提出多种艺术创作设想,为中国当代电影确立女性主体意识寻找可能途径。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