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中华历代玉璧艺术风格及其特征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0-04-20

  中华民族用玉的历史非常悠久,从古代历史上可以看出,上起君王下至庶民都有用玉、佩玉的习惯。玉璧则是玉器中最为常见且流传最久远的器型之一。从新石器时代起,人们就开始使用玉璧。

  鉴赏玉璧不能孤立地去看,要和各朝代的时代风格结合起来,特别是表现在所有玉器上的特点。同一时代的器物都有它的共性,比如商代兽的眼很像甲骨文的“臣”字,专家们称为臣字眼,不仅表现在兽面上,商代的鸟纹、人纹等的眼都是“臣”字眼,在鉴别时首先要记住各时期的特点,并要多看实物,这样才能在鉴赏上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玉璧是圆型片状带有中孔的器物。《尔雅·释器》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其中所谈的“肉”指的是玉质部分,“好”指的就是孔。玉璧是礼器中的“六瑞”之一。古人用璧礼天、等贵贱、享赠、辟邪、敛尸。古代人把玉璧佩带于身上,用以显示不同人的财富、等级。在商周时代,公、侯、伯爵持圭朝见君王,子爵、男爵则分别持谷璧和蒲璧朝见。玉饰同时用来表现人们的品德、操守——故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商、西周时期多流行玉璧与其它玉器组合成串饰佩带。到了封建社会末期,人们用于避邪佩带的玉器造型比较多了,佩带玉璧的方式也比较简单了,有的就单独系挂在腰间。

  随着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表现在玉璧上的风格也不断地变化。特别是在造型、纹饰方面都相继发生了改变,体现出各个时期不同的特点。

  玉璧最早产生于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的众多遗址、墓葬出土最多。当时所用的材料多为蛇纹石、阳起石类的青灰色半石半玉材料,这时期的玉璧由于受切割工具的限制,形制不太规整,或者是外周不甚圆,有的几乎近似方形;或者璧体厚薄不均匀,璧面不平,有的留有切割痕迹;或者两面的宽度不一致,一面的直径略大于另一面;或者穿孔略微打偏,孔边有斜坡。尽管这期间的玉璧表面光素无纹,但也已经足以使我们看到当时原始先民们掌握了开片材、钻孔、抛光等技术。

  商周时期为玉璧的发展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璧开始成为贵族阶级专用的礼器。这时期的玉璧均为圆形,璧面切割平整,内外缘厚度相当,外缘边棱为圆角,两面对钻打的孔一般都很规整,没有了新石器时代那种粗犷的风格。商代玉璧以不透明的青绿色玉为主,偶有牙黄色,多素面无纹。西周大璧无纹,小璧则有雕琢精美的纹饰,其题材主要为龙、凤、鸟纹等。常用一宽阴线与一细阴线相结合的手法刻出璧面纹饰。表现动物纹饰的眼睛非常形象,眼珠为双阴刻线圆圈,外廓以美丽的“臣”勾型眼眶;龙凤的身上还刻有鳞状双重环纹,首尾相叠——凤的尾部甚至翻翘到凤头之上,看上去精巧秀美。宽阴线斜挖成一面坡形状,纹饰弧线较多,线条自然流畅,动物造型优美。此时所用玉材多为新疆青玉、碧玉、白玉及岫岩玉和南阳玉。

  春秋战国时代,由于礼制衰落,玉璧开始大量被用来作佩饰玉和殓葬用玉,同时还被作为礼仪场合手执的信物。由于玉器用途的扩大,使用者范围的扩展,这个时期的玉璧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璧体变薄变轻。与此同时,这时期玉璧上的纹饰也丰富起来,有谷纹、蒲纹、各种变形云纹、龙凤纹、蟠螭纹等。在玉璧的制作方面,比以前更加精细,璧面打磨得十分光亮,由此更显示出玉的坚硬、古朴、典雅的美。战国谷纹每个颗粒都打磨得工整、圆滑,和它的边缘一样。颗粒的布局是均匀、密集的,颗粒之间没有打格的痕迹,说明碾玉的`技巧精湛且功夫到位。战国璧上的龙纹、蟠螭纹、凤纹、兽纹等,其特点和战国其它器物上相同的纹饰一样,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般是比较容易鉴别的。

  到两汉时期,由于社会稳定,国力强盛,玉文化也蒸蒸日上。因此汉代玉璧总的特征是大。大器形、大纹饰、大线条。谷纹是汉代玉璧上常见的纹饰。一般这种纹饰为浅浮雕状,手摸有明显的突起、圆滑之感,排列整齐不乱,即使近玉璧边缘处也以阴线出半个圆表示谷纹,以示整齐;每个谷纹尾部收刀干净,无晦涩生硬之感。大型的玉璧比战国的略厚,谷纹、蒲纹颗粒比战国的大,而且比战国的稀疏。地子也琢磨得不够精细,一般都留有打格的痕迹,另外,汉代玉璧采用镂空雕法的也比较多。

  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处在一个南北分裂、动荡不安,战乱频频的大环境下,整个社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影响和限制。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玉器的发展同样受到了抑制。这一时期的玉璧比较少见。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两大强盛帝国。这一时期国家强盛,经济发达,国富民强。此时东西方交流密切,外来文化进入中国,给中国人带来了许多新鲜的事物与观念。这也反映在玉文化的发展上。此时玉璧又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纹饰方面也比以前更加丰富多样了,奇花异草、飞禽走兽都成为玉器雕刻的题材。常见的表现方法为一面是谷纹、蒲纹,一面是兽面纹、蟠螭纹;也有的一面为兽面纹、蟠螭纹,另一面为花草纹。

  在纹饰的雕刻技术方面,也表现得刀工纯熟、流畅,用较粗的阴刻线雕轮廓,用细阴刻线陪衬,线条有时并不连接,但是它的走向趋势使雕刻的创意恰到好处地体现出来,使人感受到一种美的满足、美的尽兴。玉璧上的谷纹也与这时期的特点相一致,细小柔和。轮廓不十分清晰,但打磨十分精细、光亮。玉璧上的云纹也变化多样,大都是阴刻线,无论变化成何种形态,总的风格是舒展、柔和、流畅。有的云头之间还有花蕊样的装饰纹。带有蟠螭纹的玉璧,蟠螭纹呈半浮雕形式,身上以阴刻线表现各部位的细节。比如蟠螭的尾部也较粗大、有力,尾尖卷曲起来,有单尾,也有分叉向两边卷起的双尾。兽面璧的眼睛风格和蟠螭璧差不多,也是粗阴刻线轮廓上有细阴刻线的毛,用涡纹表现耳朵眼、鼻孔,兽的角也长而较粗,角尖卷起用一道粗阴刻线表示,兽瞪眼龀牙,和唐代镇墓兽的风格相似。

  宋代玉璧在风格上较前代有所改变,多带有汉代风格,在器形上比较明显的是璧的边不见棱,从侧面看上去呈弧形,而不是像以前呈方形。另外,虽然谷璧的谷钉与唐代相似,但却不如唐代的那样柔和。其它如云纹、蟠螭纹等纹饰上,虽然带有汉代风格,但与之相比汉代的线条粗旷简单,宋代的略有添加,更趋向于逼真。

  元代玉璧小型居多,圆形不少,多是系璧。白玉璧器形较薄,一般为一面光素,另一面有纹饰。元代玉璧上常见的纹饰有谷纹、蟠螭纹、兽面纹。谷纹的谷钉比较大,比宋代的稀疏。明代玉璧形式变化较大。这时的玉璧主要为佩带之用,礼仪规格也不似先前那么鲜明。玉璧的用料以青玉、白玉居多,碾玉光泽明快,特别是有的作品利用玉料的皮色,巧妙地琢成凸起的蟠螭纹及浮起的谷纹,具有俗称俏色的效果。谷纹雕刻方法是用管钻琢磨,再剔去地子使谷纹突出,故此谷钉比较圆。明代也有一类不太规则的谷钉,看着似圆似方,谷钉高而且稀疏。另外, 明代玉璧上的螭纹、乳钉纹的圆弯处均呈方折,内圆中显硬直。纹饰上还出现了八卦纹。

  清代的玉璧从用料到纹饰,多种多样,纹饰上除了传统的半浮雕样的蟠螭纹、谷纹、蒲纹、云纹等之外还出现了几何纹图案、吉祥图案及人物图案,写实性较强。清中期玉璧比较好,尤其以乾隆时期的为最好。乾隆璧无论从选材到雕刻,都是非常讲究的。尤其是以羊脂玉为材料的璧,雕刻更加精美。从雕工看,蟠螭雕得比例匀称,姿态矫健、优美,地子平滑,蟠螭的背上起脊,脊的正中有一道阴刻线从颈至尾,将螭身明显地分出了左肋右肋。

  C形墨绿色玉龙--中华第一玉龙

  红山文化是中国北方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其中心分布地域集中于辽宁西部、内蒙古东部。从8000多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到4000多年前的夏家店下层文化,统称为“泛红山系文化”,经历4000多年的发展,其中各文化类型均有玉雕制品,在红山文化时期达到了玉器制作与使用的巅峰。

【浅谈如何中华历代玉璧艺术风格及其特征】相关文章:

1.浅谈电算会计体系及其特征

2.浅谈舞蹈艺术的本质及其特征

3.浅谈舞蹈艺术的本质及其特征

4.手机报的新闻传播学特征及其发展问题浅谈

5.浅谈原生态民歌的艺术特征及其发展

6.蒙古舞蹈的民族特征及其艺术特征

7.电算会计体系及其特征

8.论用益物权的特征及其社会作用

9.石油地质类型及其区域特征理工论文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