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不合理用药探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合理用药;药品不良反应
[论文摘要]通过对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不合理用药的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
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十分常见。据统计,胃肠病和肝病引起的疾病负担占所有疾病的1/10。随着医学的发展、发病机制的不断阐明及新药的开发应用。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出现了新的进展。然而随着消化系统疾病用药品种和联合用药的日益增多。不合理用药现象亦随之出现,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增加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现将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如下:
1 抑酸药与胃黏膜保护剂(铋剂和硫糖铝)合用
抑酸药是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用药物,通常包括H2受体阻断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沙替丁、和罗沙替丁等和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等。本类药物主要是抑制酸的制造和分泌或对进入胃囊的H+进行中和而使胃内pH值升高。而铋剂如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需在胃酸的条件下形成保护层覆盖于溃疡面上,阻止胃酸、酶及食物对溃疡的侵袭,促进黏膜再生和溃疡愈合。硫糖铝也需要在酸性环境下才能离解为八硫酸蔗糖聚合成不溶性的胶体而发挥黏膜保护作用。因此。铋剂、硫糖铝不宜与抑酸药合用。另外,抗酸药如小苏打为碱性物质,也不宜与抗酸药合用,临床上为了缓解溃疡疼痛而合用抑酸药时,须在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前半小时或服用本药1小时后给予。
2 微生态制剂与抗生素合用
肠源性腹泻常与肠道菌群失调、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有关,这时微生态制剂是临床上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常用的活菌制剂有两类:一是使用需氧菌消耗肠道内氧。使之成为厌氧环境,促使厌氧菌生长,从而恢复菌群的平衡,该类药物有地衣芽胞杆菌活菌制剂、酷酸菌、蜡样芽胞杆菌活菌制剂等。另一类则直接补充肠道正常菌。如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制剂等。活菌制剂原则上不与抗生素合用,以免影响疗效。若需同时应用抗生索以控制严重感染,可错开服药时间,或考虑应用死菌制剂,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如嗜酸乳杆菌制剂、乳酸菌素等,该类药物不受抗生素的影响。
3 双八面体蒙脱石与抗生素合用
口服双八面体蒙脱石后,可均匀地覆盖在整个肠腔表面,吸附多种病原体,将其固定在肠腔表面而后随肠蠕动排出体外,同时减少肠细胞的运动失调,恢复肠蠕动的正常节律,为目前临床上治疗各种急慢性腹泻的常用药物。但在细菌性疾病等肠道感染需口服抗生素治疗时。应在服用本品之前1小时口服抗生素。否则因双八面体蒙脱石在肠道形成保护膜,同服的抗生素可被吸附而随粪便排出体外导致抗生素不能发挥有效作用,但本药与诺氟沙星合用可提高对致病性细菌感染的疗效。
4 柳氯磺胺吡啶与抗生素合用
柳氮磺胺吡啶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之一,由于该病常出现黏液脓血便,临床上经常同时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后虽部分在胃肠道吸收,但最终通过胆汁重新回到肠道,与其余未被吸收的大部分原药在回肠末端和结肠内由细菌分解成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5-ASA)。该药的治疗机制主要是通过5-ASA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发挥抗感染作用。若同时应用抗生素,将破坏肠道菌群,使细菌量减少,影响药物的分解,降低疗效。因此,柳氮磺胺吡啶不宜与抗生素合用,近年来应用的5-氨基水杨酸制剂如艾迪沙及其控释片因无需细菌分解直接发挥作用,因此可不受抗生素应用的影响。
5 喹诺酮类合用抗酸剂治疗肠道感染
当患者出现腹泻、便血和里急后重、粪便检查白细胞增多等疑为侵袭性肠道感染时,临床上一般需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喹诺酮类抗菌谱广,对G-和G+细菌均有明显作用,作为肠道感染首选口服用药。考虑到胃肠炎的症状,部分临床医师对于这类患者常联合抗酸剂或胃黏膜保护剂(含铝、镁和铋等)以期缓解胃部不适症状,然而喹诺酮类抗生素可因与多价金属阳离子发生络合反应使药物吸收减少,血药浓度下降,反而降低疗效。如确需应用时应错开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