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的论文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9-06-12

  【摘要】目的结合实际病例探讨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术后的治疗效果和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我科室2017年3月收治的1例眼表热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行板层角膜移植的治疗过程及围手术期护理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行生物工程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术后3天出现早期角膜水肿等炎症反应,术后7天炎症反应消失,术后1个月植片透明,出院复诊期间未出现角膜溶解、感染等迹象,通过有效护理,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有效地应用于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后逐渐与自体角膜组织整合为一体,修复损伤角膜,最终形成与正常角膜相似的结构和功能,并可达到基本透明,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使用安全有效;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对手术的成败极其重要,正确详细的出院指导及术后随访可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避免手术失败。

  【关键词】生物工程角膜移植;围手术期;护理

  我国是全球盲人最多的国家之一。在我国,角膜盲已成为第二大致盲原因,因角膜病变导致失明的患者数已超过400万人,占盲人总数的1/4,并且仍在进一步增加,其现状是发病率高,复明率低[1];对于绝大多数患者,角膜移植术手术是达到治疗角膜疾病、提高患眼视力、恢复解剖结构和改善外观的唯一治疗手段。但由于目前我国角膜供体材料严重缺乏,首先因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国人捐献意识淡薄;对于死囚角膜来源,2011年3月当时的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黄杰夫在全国人体的器官捐献试点工作总结会上做出了“取消死囚器官捐献”的承诺,这个变化给我国传统的供体取材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加上只有极少量的国外进口[2],这些原因严重阻碍了角膜盲患者的复明,寻找充足的角膜供体是解决我国角膜盲问题的关键途径。2015年,由中国再生医学国际有限公司和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等机构的专家共同积极研究开发的生物工程角膜,即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应用于临床,该生物工程角膜利用特定动物的角膜经过脱细胞、去抗原和病毒,并保留了天然角膜复杂的多层结构与良好的整合性,保护性,透明性,折光性等功能,可以替代人角膜供体行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可以有效缓解目前的临床困境,为我国400万乃至世界6000万角膜盲患者带来复明的希望。通过对我科室2017年3月收治的1例行生物工程角膜移植的眼表热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围手术期护理的观察,进一步认识生物工程角膜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临床

  患者,男,56岁,患者于22天前左眼不慎溅入铁水,自觉眼疼痛、视物模糊,伴眼红、畏光,不伴有头疼。恶心、呕吐等,自行大量水冲洗后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对症治疗,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于我院,门诊以“眼表热烧伤(左眼)角膜溶解(左眼)”收入院,拟手术治疗;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查体:视力右眼1.0,左眼0.12,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清,前房中深,房闪(-),瞳孔圆,直径3mm,光反射灵敏,晶状体密度高,玻璃体轻度白色点状混浊,视盘边界清,色正,黄斑中心凹反光(-)。左眼混合充血(++),下方角膜自3点~9点位可见月牙形角膜溶解,最宽处约4mm,深达基质中层及深层,下方显著,病灶周围呈淡灰白色混浊,前房深浅适中,房闪(+),瞳孔圆,直径约3mm,光反射存在,晶状体密度高,余眼内结构窥不清。眼压:右眼10mmHg,左眼TnmmHg。患者既往体健,无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等病史;心电图、血常规、血糖、凝血等均未见明显异常。患者于3月16日在睫状神经节阻滞麻醉+表面麻醉下行板层角膜移植(生物工程角膜)+羊膜移植术(左眼),术中沿角巩膜缘全周剪开球结膜,分离结膜下组织,用刀片剖切相应部分周边角膜的病灶组织达角膜深基质层,制备5×10mm;大小月牙形植床;将脱细胞角膜基质材料制备同等大小的角膜植片,修整植片与植床相当;将角膜植片置于植床表面,以10-0缝线间断对位缝合角膜植片与植床,见植片和植床贴附良好,层面无积水、积液,修整缝线,并将线结埋于角膜板层中;取复水羊膜约10×10mm置于角膜表面,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固定羊膜植片12针,见角膜和羊膜植片贴附良好,层间无积水、积液,10-0缝线原位缝合结膜切片;术毕,结膜囊内点妥布霉素塞米松眼膏,加压包盖术眼,患者安返病房。

  2病情观察

  术后第1天,查视力:左眼:数指/眼前;左眼结膜充血,羊膜植片贴附良好,角膜植片与植床对合良好,层间无积血积液,缝线在位无松脱,角膜中度灰白色水肿混浊,隐见前房中深,瞳孔3mm,光反射存在,余窥不入,眼压:TnmmHg;给予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点术眼加压包盖抗炎对症治疗,1次/d。术后第3天,查视力:左眼:0.05;左眼结膜充血较前减轻,角膜灰白色水肿混浊较前减轻。术后第6天出院,查视力:左眼:0.1;左眼结膜充血较前减轻,角膜轻度灰白色水肿混浊,缝线在位,切口对和好,羊膜贴附良好,层间无积血积液,隐见前房中深,瞳孔3mm,光反射存在,晶状体密度高,余眼内结构窥不清,左眼前节OCT检查显示,左眼下方角膜植片厚度559μm,自身残于角膜厚度248μm,眼压:TnmmHg,继续目前治疗方案,带药出院,1次/d,加压包盖左眼。出院7天后复查,查视力:左眼:0.2,角膜炎症反应消失,出院1个月复查,角膜植片透明,查视力:左眼:0.4。出院复诊期间未出现角膜溶解、感染等迹象。

  3护理

  3.1心理护理

  3.1.1健康指导。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加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耐心的解释,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生物工程角膜的优点及治疗意义,使其有信心接受新材料的手术治疗,消除顾虑,增强治疗依从性。3.1.2心理护理。患者角膜炎症刺激引起眼痛、视物模糊、畏光,导致感知改变、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睡眠质量及食欲较差,疾病相关知识缺乏,对新材料的不放心等,易引起焦虑、紧张、恐惧等,从而担心疾病的预后;因此护士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深入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倾听患者的诉说,给予鼓励及耐心的疏导,做好心理护理。

  3.2围手术期护理

  3.2.1术前护理。术前进行全身常规检查,评估患者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梗及急慢性呼吸道疾病等全身疾病,进行视力、眼压等眼科常规检查;嘱患者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禁忌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忌烟戒酒;术前l天给予术眼备皮,冲洗泪道,并做好全身清洁;术日当天,清洁脸面及眼部皮肤,术前排空大小便,更换病衣。3.2.2术中配合。嘱患者密切配合医生,全身放松,告知患者不可以随意变换体位、勿转动眼球、勿憋气、尽量避免咳嗽、打喷嚏;如咳嗽、打喷嚏时要张口呼吸,用舌尖顶住上腭,以缓解冲动,避免手术意外[3];术中患者意识清醒,需适时关心并询问患者,消除紧张情绪;手术全程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不适及时处理。3.2.3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术后严密测监测生命体征,患者采取自由体位,避免压迫术眼;术后加压包盖术眼,确保植片与植床贴附,有利于角膜移植片的生长和切口的愈合[4];密切观察术眼敷料有无松脱及渗出;嘱患者避免剧烈的咳嗽、打喷嚏、用力挤眼、长时间低头,防止眼压升高;术后清淡易消化饮食,禁食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身体过度用劲排便及重体力劳动,剧烈活动等。

  (2)术眼护理:术后遵医嘱给予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加压包盖术眼,换药1次/d,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切勿压迫眼球,以防伤口缝线断裂,伤口裂开,嘱患者多闭眼卧床休息,切勿用手压、揉术眼,避免碰撞、外伤;保持术眼清洁,用眼卫生,防止眼疲劳;加强巡视病房,观察患者有无眼痛、眼胀等症状,如有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3出院指导

  责任护士作好出院宣教工作,向患者讲解用眼卫生,保持眼部清洁,勿使洗脸洗发水流入眼内,避免在风沙大的天气外出;注意避免用手揉眼睛,切勿碰伤术眼;向患者强调点眼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告知患者正确的保存眼药、点眼药及加压包盖的方法;向患者讲解复查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复查时间、地点;告知患者出院时眼部有缝线,如眼部有摩擦感、有植片分泌物、眼红、视力下降等不适症状,有可能提示缝线感染,嘱患者及时复诊,争取早期控制。

  4结论

  生物工程角膜应用于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后逐渐与自体角膜组织整合为一体,修复损伤角膜,最终形成与正常角膜相似的结构和功能,并可达到基本透明,且无严重不良反应,使用安全有效;充分的围手术期护理,正确详细的出院指导及术后随访可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避免手术失败,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史伟云,谢立新.关注我国首个生物工程角膜的临床应用[J].中华眼科杂志,2016,52(3):161-163.

  [2]史伟云,谢立信.我国角膜病领域的学术发展方向[J].中华眼科杂志,2014,50(9):641-645.

  [3]刘海莹,德琳,徐冬,等.大植片板层角膜移植治疗重症蚕蚀性角膜溃疡患者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0,24(9):2311-2313.

  [4]朱小丽,肖思瑜,钟顺兰,等.自体角膜置换移植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9,23(5B):1256-1257.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