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与中青年高血压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论文关键词 肥胖 中青年高血压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肥胖与中青年高血压的相互关系。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就诊的中青年高血压病75例进行临床观察,同时抽取在本院就诊的血压正常者75例作对照。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胰岛素、空腹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水平。观察体重指数(BMI)及血压。所有患者常规服用降压药,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肥胖者控制体重。结果:肥胖发生率:对照组为13.33%,中青年高血压组治疗前为53.8%(41/75),治疗后降至25.33%(23/75);74.67%(56/75)患者血压恢复正常。结论:肥胖与中青年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呈正相关。
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改善使中青年肥胖患者越来越多,高血压病发病率也不断上升。我们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门诊就诊的中青年高血压病75例进行临床观察,探讨肥胖与中青年高血压的关联。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门诊就诊的中青年高血压病75例进行临床观察,诊断均符合高血压标准: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男46例,女29例;发病年龄36~45岁,平均38.5岁;有家族性高血压史16例;饮酒史(每周≥2次、每次饮纯乙醇>120 g)28例;同时抽取在本院门诊就诊的血压在正常范围的患者75例作对照。均排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下丘脑垂体功能低下及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等疾病。两组在年龄、性别、居住环境及经济条件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方法:根据2000年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提出的亚洲人体重指数(BMI)指标[1],测量身高及体重并计算BMI,BMI≥25诊断为肥胖。治疗前后分别用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胰岛素、空腹血糖、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观察项目:体重指数及血压。治疗方案:①服药方法:常规服用降压药,如倍他乐克、双氢克尿噻等。②肥胖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同时给予科学膳食,辅助运动控制体重。半年后观察疗效。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
结 果
中青年高血压75例中25≤BMI<30者27例(Ⅰ度肥胖)、BMI≥30者9例(Ⅱ度肥胖),肥胖发生率48.00%(36/75);对照组75例中25≤BMI<30者8例、BMI≥30者2例,肥胖发生率13.33%(10/75)。X2=21.55,P<0.01,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全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上述方法治疗6个月后,56例(74.67%)患者血压恢复正常,重新测量身高及体重并计算BMI,25≤BMI<30者19例、BMI≥30者4例,肥胖发生率23/75(25.33%)。与治疗前比较,X2=4.65,P<0.0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
上一篇:简析医学生理学课堂提问艺术
下一篇:浅谈高原肺水肿86例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