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18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流行病学报告(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0-17
2.7 病程及治疗
病程最长13 d,最短8 d,平均(10.00±1.31) d。入院患者分别采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莫西林舒巴坦)或头孢菌素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均痊愈出院,无败血症、肺炎等并发症出现,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本组资料显示,在局部地区的限局性时间内,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病呈散发性发病状态,与李纪峰报道的本病有接触流行有不同之处。虽然本组调查有局限性,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本病在某些地区、某时间段内的年发病情况。患者患病与性别无关,男女各9例。66.67%的患者在7~11月发病,33.33%的患者在12~6月发病,提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可能与夏秋季气温较高,微生物较容易繁殖,且皮肤外露易破损有关,与林建军等报道的发病无季节性有不同之处。72.22%的患者发病前无明显诱发因素,27.78%的患者发病与外伤、脓疱疮、蚊虫叮咬有关,与李纪峰报道的情况相吻合。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触痛性红斑,并在发病2~3 d后出现口周放射性皲裂,与以往资料记载的1~2 d接近。有人认为口周放射性皲裂可以作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特殊性诊断标志。50.0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发热,83.33%的患者合并结膜炎。徐德厚等对1877例患者的统计结果显示,伴发热的患者249例,占13.2%,伴结膜炎的患者297例,占15.8%。本组患者病程在8~13 d,平均(10.00±1.31) d,与有关资料记载的7~14 d或7~10 d接近。以往有人认为本病多发生于1~5周的婴儿,偶见于成人。有人认为本病62%发生在<2岁,98%发生于≤6岁。本组资料分析表明,<2岁发病的患者只占5.56%,2~6岁的患者占61.11%,故≤6岁发病的患者占66.67%,比前者所述的98%明显较小。7~9岁的患儿占27.78%,>10岁的患者占5.56%,平均发病年龄(5.61±2.73)岁,与郑淑云等报道的情况相近,因此患者患病的年龄多在2~9岁,占88.89%。本研究>6岁的患者比例占33.33%,明显高于文献报道的2%。但由于样本量较小,还不能确定患者的患病年龄有上升的趋势。
本组患者分别采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头孢菌素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均获得满意疗效,无败血症、肺炎等并发症出现,无死亡病例,治愈率为100%。证明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应用抗生素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良好疗效。本组患者虽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但并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且住院时间与未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有关报道3~14 d相近。有资料记载本病的病死率为3%~4%,李纪峰报道520例总体死亡率为0.6%,1992年以后死亡率为0。本组患者无一例死亡,考虑主要与敏感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有关,另外,也与样本量小、人们卫生及营养状况的改善、机体免疫力增强、健康意识的提高以及发病后及时就诊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