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医相关调节方法
3.1 中医针灸:
针灸对于运动性疲劳有显著的效果。针刺以经络学说为理论论据。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的通路。而穴位是这些通路上特殊的“点”。针灸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气,调节脏腑气血,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正常。针灸治疗的特点是效果明显,并且没有副作用。邢方印利用小波分析将表面肌电进行时间和频率的局域变换,同时结合心率的改变,在研究中发现,针刺具有缓解下肢运动肌肉疲劳的作用,针刺局部穴位可以改善腓肠肌收缩功能,促进腓肠肌疲劳的缓解。另有学者通过观察针刺侠白穴对双侧肱二头肌上的表面肌电指标与肌肉疲劳的变化,实验显示针刺组的MF和MPF值比对照组明显提高,得出针灸对缓解肌肉疲劳有效的结论。
3.2 中医推拿:
中医推拿是解除肌肉紧张与痉挛的有效方法,推拿是一种良好的物理刺激,可以引起局部生理、生化变化,并通过神经反射和神经体液调节来影响各个器官系统的功能,从而纠正运动功能失调,消除疲劳,提高运动能力。推拿可以针对运动性疲劳所发生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法对身体进行放松。推拿不但可以直接放松肌肉,同时可以解除引起肌肉紧张的原因,它能够有效消除精神紧张、肌肉僵硬以及局部疲劳,促使静脉血液回流,减轻心脏负担,清除血乳酸,加速机体恢复。合理的按摩能够有效地减轻运动后肌肉酸痛的感觉,按摩部位也应根据运动的专项特点和疲劳程度而定。一般是按摩运动负荷量大的部位。推拿按摩可使肌肉纤维被动活动,使被牵拉的肌肉放松,消除疲劳,由于肌肉毛细血管扩张与后备毛细血管开放致血液循环加快,使肌肉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得到及时的补充,提高神经、肌肉及器官的活性,并可以促进乳酸等代谢产物的吸收和排泄,因而可以起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消除疲劳的作用。刘强利用表面肌电技术来评价中医推拿对拳击运动员专项训练后上肢肌肉疲劳后的恢复效果,经实验证实,平均功率频率(MPF)降低,所以MPF可以作为中医手法推拿对肌肉疲劳后恢复效果的评价指标。王念宏在临床上通过对患者进行推拿治疗发现,患者股四头肌的激活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中位频率和积分肌电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推拿组肌力及抗疲劳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也初步验证了推拿可以有效缓解骨骼肌的疲劳,促进肌力恢复。
4 结论
表面肌电图监测是安全、易掌握、非侵入性记录肌电的一种量化方法。在控制良好的条件下,表面肌电信号活动的变化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反映肌肉活动的局部疲劳程度。无论是动态运动还是静态运动,一般来说,伴随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与发展,sEMG的时域值在运动至疲劳过程中,总体趋势是上升的,并且sEMG的频域频谱曲线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左移,其中相关肌电指标MF与MPF会随之降低。针灸推拿疗法对运动疲劳具有缓解作用。通过监测运动员运动时的表面肌电信号,能够反映出肌肉的疲劳与兴奋程度,利用针灸推拿疗法对运动疲劳具有的缓解作用,有助于建立科学的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