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有其特定的心理卫生问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是心理上、生理上逐渐走向成熟的过度时期。青少年在探索生活的道路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应激与挫折、伙伴关系中的不良影响、对性成熟的惶惑与无知、缺乏正确引导而滋长的颓废无聊等不良情绪,都有可能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有关中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如何、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正确处理因适应不良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为此,作者对驻马店市在校中学生进行一次抽样调查,目的是了解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以便为开展中学生心理咨询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 为使样本具有代表性,参照驻马店市重点与普通中学生人数分布比例,计算出样本构成比,采取分区分层取样,在驻马店市6所中学共调查中学生544人,重点中学219人(40·26%),普通中学325人(59·74%),其中,初中生334人(61·4%),高中生210人(38·6%)。男生290人(53·31%),女生254人(46·69%)。年龄11~19岁,平均(15·04±1·77)岁。
1·2 调查工具 90项症状清单(SCL—90);中学生生活事件调查粗表。参考国内外有关生活事件量表[1~3],选择了48项与中学生有关的生活事件条目,内容主要涉及学习、人际关系、恋爱、疾病、意外事故等方面,采用团体集中调查。
2 结 果
2·1 中学生SCL—90量表各因子分和痛苦水平的分析(表1)。
计算初、高中SCL—90各因子的均值,发现中学生以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偏执四项因子分相对较高。并且高中生各因子分均高于初中生,经协方差分析有显著性(P<0·05~0·0001)。多数中学生因子痛苦水平达中度以上,高中生也多于初中生,其中,亦以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抑郁四项因子达中度痛苦水平以上的人数为多,高中生明显多于初中生,经χ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性焦虑四项因子分的均值女生高于男生(t检验,P<0·05~0·0001),四项因子痛苦水平达中度以上的人数,女生也明显多于男生(χ2检验,P<0·01)。重点中学学生与普通中学学生SCL—90各因子分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