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CT血管造影诊断多发性颅内动脉瘤(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2
2.2典型病例
女性,55岁,因SAH入院。CTA显示了双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右侧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瘤顶处可见有两小泡,为破裂动脉瘤。左侧动脉瘤最大直径为2.5 mm,瘤体表面光整。此前的DSA检查漏诊了左侧动脉瘤。急症手术夹闭右侧动脉瘤,左侧动脉瘤未处理。术后6个月复查CTA,清楚显示动脉瘤夹,夹闭的动脉瘤未见残留复发,左侧的动脉瘤未见明显变化,随访观察。
CTA显示了双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右侧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瘤顶处可见有两小泡,见图1C,为破裂动脉瘤。左侧动脉瘤最大直径为2.5mm,瘤体表面光整。术后6个月复查CTA清楚显示动脉瘤夹,夹闭的动脉瘤未见残留复发。
3 讨论
容积重建(VR)是继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表面阴影重建(SSD)后的第三种三维重建方法。由于容积重建时采用了所有的体素数据,根据CT值的变化,给予不同的灰度或色彩来清楚的显现不同的结构,这一点是表面阴影重建所不具有的。同时容积重建保留了原有体素间的解剖关系,能够显示出立体的三维图像,可以更好的解析血管间的关系,这一点是容积重建较最大密度投影要强的方面。
多层螺旋CT扫描后的重建的CTA图像较单层螺旋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有明显的优势。Villablanca等报道,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联合运用多层螺旋CT和容积重建技术,3D-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上较DSA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相等的特异性,在诊断小于5 mm的小动脉瘤上有优势。
多发性动脉瘤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15%~20%。由于未能行全部的4血管全脑造影,以及由于血管之间的重叠,DSA常会漏诊一些动脉瘤,特别是右侧椎动脉的动脉瘤和一些微小的动脉瘤。在本研究患者中,DSA漏诊了5个动脉瘤,其中4个为小于3 mm的微小动脉瘤,另一例为右侧椎动脉的梭型动脉瘤。3D-CTA一次重建就可以得到全部脑动脉的图像,在诊断多发性动脉瘤方面有特别的优势。
由于电脑技术的进步,大数据图像处理的速度越来越快。笔者可以在30 min内完成患者的扫描以及图像的后处理,并作出诊断。在急症情况下,提供信息足够制定动脉瘤的夹闭手术计划。
在出血的多发动脉瘤的治疗中,识别出血动脉瘤是治疗的关键。3D-CTA能够清晰的描绘动脉瘤的大体形态、表面征象,可以识别出新破裂动脉瘤表面的小泡样突起。在多发动脉瘤中,3D-CTA也可用于未治疗的动脉瘤的随访,若在随访过程中发现动脉瘤体积增大,表面出现小囊样突起,就应该认为有近期出血可能,应给予积极的治疗。
容积重建3D-CTA可以让手术医生更好的了解颅内动脉瘤的三维空间关系,对制定动脉瘤手术计划时很有帮助。3D-CTA可以任意角度度旋转,可以清楚地显示动脉瘤的大体解剖情况,比DSA更易显示动脉瘤的瘤颈、朝向、子瘤或动脉瘤的分叶状表现,更能清楚显示动脉瘤同载瘤动脉的关系,观察有无从动脉瘤上发出的分支。3D-CTA还可以显示动脉瘤的瘤壁钙化,显示动脉瘤同骨性标记物如前床突或后床突的关系。3D-CTA可以对动脉瘤进行更为准确全面的测量。
但CTA不能提供脑血流动力学方面的信息,不能估计Willis环之间各血管的代偿情况,而这些信息对于颅内巨大动脉瘤的治疗是重要的。同时尽管技术的发展,目前3D.CTA已经能够显示1 mm大小的颅内血管,但仍不能很好的显示脑内动脉的细小的重要深穿支。故对于巨大动脉瘤,拟行载瘤动脉闭塞术的患者,以及对于要了解病变同深穿支之间关系的动脉瘤,如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均应该同时行DSA检查。
尽管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容积重建3D-CTA不管是在发现动脉瘤还是在描绘动脉瘤的大体形态、动脉瘤同邻近结构的关系方面均是一项优秀的无创、快捷的诊断方法。在急症情况下,容积重建3D-CTA可以取代DSA用于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以及指导制定手术计划,为颅内动脉瘤的超早期手术争取时间。更高排数的螺旋CT的引进,将能提供更薄层、更小螺距的扫描,得到的图像更为精细,能够进一步提高显示颅内的细小穿支动脉的能力,容积重建3D-CTA将在不久的将来取代DSA作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