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性传播疾病患者心理的分析及对策(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2
由于对性怀着好奇心理,在某此情况下特别是在黄色书刊、淫秽录像制品等引诱下,不能抵制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一时冲动,感染上性病。此类患者多表现出精神抑郁,心理压力较大,或矢口否认病史,或闪烁其词,或找其它借口。
6疑病心理
患者为文化层次较高的已婚人员,对医学知识多少有些了解。一些人因偶然的婚外性行为或使用不洁被褥而怀疑自己患了性病,自我反复检查外生殖器,把一些正常的生理结构如男性的珍珠状阴茎丘疹、女性的假性湿疣等误认为性病的表现,疑虑忡忡,心理负担加重。
医生应该仔细聆听、耐心解释,让这类患者认识到有些生理结构异常的皮肤病并不是性病。也有部分患者,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听信一些人不正当的宣传,认为性病是难以治愈的,甚至认为根本不能治愈,这是不对的,由此而产生的心理负担也是完全不应该的。那些没有症状,却老是怀疑自己患有性病,不相信屡次检查结果,总以为漏诊的,很可能是常见心理疾病中的疑病症。
7逆反心理
患者对自己所患的性病表现为无知或误解,因此自暴自弃,甚至报复社会。有些性病患者,因涉足婚外性行为,自觉无耻,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有些人因此自暴自弃,甚至走向犯罪道路。
《刑法》第三百六十条规定了“传播性病罪”,是指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而进行卖淫、嫖娼的行为。明知自己患上了性病,还去嫖娼,将性病传染给他人的行为严重侵犯了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和公民的身体健康,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8悔恨心理
多发生在患有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易复发性病的患者身上,患者表现为沉默寡言,烦燥易怒,悲观绝望。有冶游史及婚外性生活史的患者,对一时取乐而致精神上、经济上的损失,对夫妻生活的影响,对家属及女子的危害懊悔不已。有的患者间接感染性病,对自己患上性病的事实更难以接受。
9负罪心理
患者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认为自己的错误不会得到家人和社会的谅解,不知如何向单位和家人交待。有的人甚至不敢回家,不敢见妻子,欲一死了之。过多的担忧和自卑自责对一个人的伤害更大。对性病患者实施心理治疗是相当必要的,只有消除了性病带来的心理障碍,培养了治疗的信心,放下种种思想包袱,保持轻松和谐的心境,改善睡眠,才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炎症,有助于治疗,有效防止复发。
鉴于上述情况,应采取心理疗法,详细讲解性病的科普知识,使他们对性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对出现失眠、健忘、焦虑、抑郁等较严重精神障碍的病人,采用药物治疗会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重点消除恐惧感,做好解释工作。医护人员不能歧视和冷淡患者,争取得到患者的充分信任,使患者从紧张自卑状态中解脱出来,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认真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向患者讲清楚性病的防治知识,使他们认识到性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并且掌握一定的自我防护知识,自觉抵制放纵思想,杜绝再次感染性病。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以诚恳的态度给予同情和关心,耐心解释患者的病情,鼓励他们谅解患者,从生活、感情上支持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要求患者的性伴侣同时接受治疗。医护人员对性病患者的情况要做好保密工作,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这样不但有益于患者的早日康复,而且有益于患者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10被社会遗弃心理
有些性病患者因涉足婚外性行为和自觉堕落、无耻,产生自卑心理,把自己视为“坏人”。加之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性病患者的歧视,性病患者被认为是道德败坏、下流无耻,不仅领导、同事另眼看待,家人嫌恶,就连某些医生也冷嘲热讽,使患者觉得被社会遗弃,孤独无助,有些人因此而自暴自弃,甚至走向犯罪道路。作为医生,对性病患者应持理解、同情、帮助的态度,不能挖苦、歧视,并有责任改变社会对性病患者的歧视,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区。
目前,性病诊治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医病不医人”的错误倾向,即医生只着眼于患者的躯体疾病,而忽视了其心理因素及有关的社会因素。这种倾向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当前性病的防治十分不利。现代医学模式认为,疾病不仅发生于器官、细胞上,同样也可引起人的心理状态的改变;反过来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也有着重要影响。就性病患者而言,羞耻感、负罪感可使患者改变其不良性行为方式,有利于性病的控制。过度的恐惧、悲观绝望、疑病心理、被社会遗弃心理可使患者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心理障碍;而享乐心理可使患者沉湎于危险的性行为方式不能自拨,可致性病反复发生,并在社会上传播性病。
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说过:“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使某个机体康复,它的目的是使人调整以适应他的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对性病患者,不仅要治疗其躯体疾病,还要研究其心理特点,了解这些心理特点对治疗、预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帮助其改变不良心态,更好地适应社会。有必要在社会成立性病规范化门诊,使性病患者得到正规化的治疗,同时要求医生不仅要有高明的医术,还要掌握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在治疗性病的同时,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施以适应的心理咨询,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性病患者的心身得到完全的康复。
6疑病心理
患者为文化层次较高的已婚人员,对医学知识多少有些了解。一些人因偶然的婚外性行为或使用不洁被褥而怀疑自己患了性病,自我反复检查外生殖器,把一些正常的生理结构如男性的珍珠状阴茎丘疹、女性的假性湿疣等误认为性病的表现,疑虑忡忡,心理负担加重。
医生应该仔细聆听、耐心解释,让这类患者认识到有些生理结构异常的皮肤病并不是性病。也有部分患者,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听信一些人不正当的宣传,认为性病是难以治愈的,甚至认为根本不能治愈,这是不对的,由此而产生的心理负担也是完全不应该的。那些没有症状,却老是怀疑自己患有性病,不相信屡次检查结果,总以为漏诊的,很可能是常见心理疾病中的疑病症。
7逆反心理
患者对自己所患的性病表现为无知或误解,因此自暴自弃,甚至报复社会。有些性病患者,因涉足婚外性行为,自觉无耻,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有些人因此自暴自弃,甚至走向犯罪道路。
《刑法》第三百六十条规定了“传播性病罪”,是指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而进行卖淫、嫖娼的行为。明知自己患上了性病,还去嫖娼,将性病传染给他人的行为严重侵犯了社会治安管理秩序和公民的身体健康,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8悔恨心理
多发生在患有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等易复发性病的患者身上,患者表现为沉默寡言,烦燥易怒,悲观绝望。有冶游史及婚外性生活史的患者,对一时取乐而致精神上、经济上的损失,对夫妻生活的影响,对家属及女子的危害懊悔不已。有的患者间接感染性病,对自己患上性病的事实更难以接受。
9负罪心理
患者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愧疚,认为自己的错误不会得到家人和社会的谅解,不知如何向单位和家人交待。有的人甚至不敢回家,不敢见妻子,欲一死了之。过多的担忧和自卑自责对一个人的伤害更大。对性病患者实施心理治疗是相当必要的,只有消除了性病带来的心理障碍,培养了治疗的信心,放下种种思想包袱,保持轻松和谐的心境,改善睡眠,才有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炎症,有助于治疗,有效防止复发。
鉴于上述情况,应采取心理疗法,详细讲解性病的科普知识,使他们对性病有一个正确认识。对出现失眠、健忘、焦虑、抑郁等较严重精神障碍的病人,采用药物治疗会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对那些有心理障碍的患者,要根据具体情况,重点消除恐惧感,做好解释工作。医护人员不能歧视和冷淡患者,争取得到患者的充分信任,使患者从紧张自卑状态中解脱出来,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认真做好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向患者讲清楚性病的防治知识,使他们认识到性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并且掌握一定的自我防护知识,自觉抵制放纵思想,杜绝再次感染性病。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以诚恳的态度给予同情和关心,耐心解释患者的病情,鼓励他们谅解患者,从生活、感情上支持患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要求患者的性伴侣同时接受治疗。医护人员对性病患者的情况要做好保密工作,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权,这样不但有益于患者的早日康复,而且有益于患者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10被社会遗弃心理
有些性病患者因涉足婚外性行为和自觉堕落、无耻,产生自卑心理,把自己视为“坏人”。加之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性病患者的歧视,性病患者被认为是道德败坏、下流无耻,不仅领导、同事另眼看待,家人嫌恶,就连某些医生也冷嘲热讽,使患者觉得被社会遗弃,孤独无助,有些人因此而自暴自弃,甚至走向犯罪道路。作为医生,对性病患者应持理解、同情、帮助的态度,不能挖苦、歧视,并有责任改变社会对性病患者的歧视,帮助患者走出心理误区。
目前,性病诊治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医病不医人”的错误倾向,即医生只着眼于患者的躯体疾病,而忽视了其心理因素及有关的社会因素。这种倾向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当前性病的防治十分不利。现代医学模式认为,疾病不仅发生于器官、细胞上,同样也可引起人的心理状态的改变;反过来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也有着重要影响。就性病患者而言,羞耻感、负罪感可使患者改变其不良性行为方式,有利于性病的控制。过度的恐惧、悲观绝望、疑病心理、被社会遗弃心理可使患者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心理障碍;而享乐心理可使患者沉湎于危险的性行为方式不能自拨,可致性病反复发生,并在社会上传播性病。
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说过:“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使某个机体康复,它的目的是使人调整以适应他的环境,作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对性病患者,不仅要治疗其躯体疾病,还要研究其心理特点,了解这些心理特点对治疗、预后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帮助其改变不良心态,更好地适应社会。有必要在社会成立性病规范化门诊,使性病患者得到正规化的治疗,同时要求医生不仅要有高明的医术,还要掌握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在治疗性病的同时,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施以适应的心理咨询,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性病患者的心身得到完全的康复。
上一篇:浅谈牙齿组织工程研究近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