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年病人血液透析期间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防治(2)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2
发生心律失常时的伴随症状有胸闷、心悸、大汗者55例次,心前区疼痛者16例次,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者13例次,下肢抽搐者7例次,喘憋、不能平卧者9例次,畏寒、寒战者3例次,意识丧失者3例次。透析前血钾较高9例次(≥6.5 mmol/L),其中7例次心律失常均发生于上机后0.5h内。发生心律失常时血压明显下降者[(收缩压下降≥30mmHg)(1mmHg=0.133kPa)]4s例次(62.5%),其中38例次血压低于90/60mmHg;血压明显升高者(收缩压升高≥30mmHg)12例次;血钾偏低11例次(≤3.2mmol/L)。与原心电图比较,41例次同时合并ST段压低(>0.05 mV或压低较前加深)和(或)T波改变(T波平坦、双相、倒置或倒置加深)。
  2.2 治疗方法与转归有低血压或失衡症状者,减慢血流速度,停止超滤,给予高糖(5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加参麦针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00mL-250mL,必要时使用升压药物。有明显心力衰竭者先采用单纯超滤后透析的方式,同时给予药物治疗。心绞痛者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及吸氧。有畏寒、寒战等致热原或过敏反应时给予抗过敏治疗同时更换透析器和管路。严重心律失常时情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症状严重经上述处理仍不能缓解者下机继续对症治疗。经以上处理,心律失常大多能在1h-2h内缓解,少数持续1d-2d后逐渐消失。其中1例出现停搏经抢救无效死亡。
  
  3 讨论
  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由于其自身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的变化,引起心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在透析过程中易发生各种严重心血管并发症,心律失常较常见而且危害病人生命安全。
  本组资料表明,脱水量在2kg以上时,心律失常发生率59.7%,提示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超滤脱水量成正比,故应限制病人饮水量,使每2次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小于干体重的3%-5%,必要时增加透析次数,或采用序贯透析疗法或持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心律失常多发生在透析后2h-4h,原因是超滤脱水过多、过快,血容量快速减少,而老年病人常因高血压、左室肥厚和动脉粥样硬化,致心肌供血不足,心脏代偿能力下降,对血容量的突然变化,调节、耐受能力差,导致低血压,加之多伴有贫血,因而加重了心肌缺血缺氧,反射性交感神经张力提高,使心肌异位兴奋性增强,致心律失常发生。心律失常出现时血压明显下降者45例次(62.5%),也支持低血压为透析过程中心律.失常的主要诱发因素,41例次(56.9%)同时合并心电图心肌缺血加重的表现,更证实了这一论点。故透析过程中应严密监测病人的临床表现,如病人出现心悸、胸闷、心前区疼痛、眩晕、出汗、躁动等症状时应考虑可能有低血容量、低血压的发生,须及时停止超滤,减慢血流速度,迅速补充血容量,必要时应用升血压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回血终止透析。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常合并较严重的营养不良及贫血,导致对透析的耐受性进一步降低,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极易发生并发症,故应及时纠正病人的营养不良和贫血,以提高其免疫力及生活质量,使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能安全地透析治疗。本组资料中3例次在透析0.5h内先有畏寒、寒战而后出现心律失常,考虑为管路或透析器重复使用时的消毒剂过敏所致。之后在透析前加强了管路和透析器的冲洗,未再发生此类情况。
  本组资料中11例次因低血钾发生心律失常,多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其低血钾原因多为连续使用低钾透析液和超滤透析,还有一些病人虽然缺钾,但因脱水、酸中毒等原因,血清钾浓度可正常,透析中酸中毒得到纠正后,即出现低血钾。本组资料中9例次因高血钾发生心律失常,均发生于上机后0.5h内,提示其透析前即有高血钾症,经抽血检验证实确实存在高血钾症(血清钾均大于6.5mmol/L)。钾离子对心肌有抑制作用,可发生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室性自主心律、心室颤动等。肾衰竭所致高钾血症(尤其大于6.5mmol/L以上)应在使用药物同时予透析治疗,且应先透析后超滤,以避免因超滤血容量减少导致血钾浓度进一步升高。血液透析每小时可清除血钾0.5mmol/L,清除速度快,此9例次在血液透析后1.5h-2.0 h心律失常明显减少或消失。此9例次病人中有4次应用卡托普利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肾性高血压时发生高钾血症(经询问病史发生高血钾前未食用含钾高的食物),提示尿毒症终末期在治疗肾性高血压时应慎用卡托普利。
  
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Copyright@2000-2030 论文期刊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备案号:ICP备07016076号;《公安部》备案号:33010402003207
本网站专业、正规提供职称论文发表和写作指导服务,并收录了海量免费论文和数百个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过的具有国内统一CN刊号与国际标准ISSN刊号的合作期刊,供诸位正确选择和阅读参考,免费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谨防侵权。联系邮箱:25608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