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头面部疤痕畸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14-12-13
【摘要】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头面部疤痕畸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87例头面部瘢痕患者。结果:本组87例患者中切口感染6例,血肿3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术后随访1年,效果满意,皮肤颜色与正常肤色一致。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是治疗头面部瘢痕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头面部疤痕畸形
自2002~2007年,我科应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治疗头面部瘢痕8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头面瘢痕畸形患者87例,男56例,女31例。年龄15~57岁。埋置扩张器共98个,其中头部53个,面部35个。
1.2 手术方法:皮肤扩张器(上海悟善实业有限公司提供),扩张器的大小形状根据拟修复部位及可供扩张部位大小形态选择,术前向扩张器内注入10~20 ml生理盐水,检查是否渗漏。在拟切除瘢痕旁的正常皮肤上设计切口,并按照扩张器的大小分离腔隙,头部置于帽状腱膜的深层,面部置于皮下层,注射壶外置或埋置于皮下。待切口愈合拆线后开始注水扩张,每次注水量约为预计扩张量的10%,具体注入量是在保证扩张皮肤毛细血管充盈良好的情况下所能够注入最大量。间隔2~3 d。当皮肤软组织通过充分的扩张,达到预期目的,即可取出扩张器,由扩张后皮肤软组织形成的皮瓣,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采取滑行、推进、旋转、易位等方法将受区和供区两个部位进行修复。
2 结果
本组87例患者,其中切口感染6例,血肿3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术后随访1年,效果满意,皮肤颜色与正常肤色一致。
3 讨论
头面部因烧伤、外伤及其他病变所导致的瘢痕畸形,因部位暴露,修复时患者要求较高。小面积者可采用一次切除或分次切除的方法,大面积者主要以植皮和皮瓣移植为主 。但后两种方法存在供区副损伤,皮片色素沉着,皮瓣臃肿,颜色与受区边缘不协调等不足。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的应用,使病变周边的正常皮肤得到充分利用,术后皮肤的颜色、质地、厚度与周围正常皮肤更接近,同时又不引起供区的副损伤,因此易被患者接受[1]。头部扩张器主要埋置于额颞区,通过扩张邻近的正常皮肤,达到修复的目的。面部主要埋置于面颊区,扩张正常皮肤达到修复的目的。扩张的皮瓣一般采用平行推进法,此方法的特点是:切口小,外观是一条横线;操作简单,对组织的破坏小。
扩张皮瓣转移修复病变时常出现血供危象[2、3]。皮瓣的远端肿胀/青紫,可能与静脉回流不畅有关,发生原因可能是扩张器取出后,局部压力骤减,动脉血的供给大于静脉血的回流;术中去除扩张皮瓣的纤维包囊,破坏了毛细血管网;皮瓣蒂部的旋转/折叠等因素。所以术中可以进行皮瓣按摩,使淤血溢出,术后适当加压包扎是防止皮瓣淤血坏死的重要措施。有条件可通过高压氧治疗,提高血氧浓度,提高皮瓣成活几率[1]。
皮肤组织扩张术可出现感染、器囊外露及扩张器渗漏、血肿等并发症[4]。本组发生扩张器外露感染6例,可能与注射壶埋置在瘢痕内,术后加压包扎时压坏瘢痕,注射壶外露导致感染有关,通过及时处理后好转;反复注水后注射壶都有不同程度的漏水,但影响不大。本组发生血肿3例,可能与止血不彻底、术后引流不畅有关。为了取得预期的临床效果,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埋置扩张器的手术切口应在扩张区与瘢痕交界线上,以不影响以后头皮瓣移位的血运;(2)扩张器一般头部置于帽状腱膜的深层,面部置于皮下层,分离区域稍大于扩张器的面积;(3)向扩张器注入生理盐水时,要遵循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同时注入生理盐水的量要适度,以免局部组织发生血运障碍;(4)术后适当加压包扎,尽快拔除胶管引流,减少感染机会;(5)患者会因头重感、活动时水响而不敢活动,2~3个扩张器注水后睡觉困难等,因此,要加强术后护理;(6)合理设计头皮瓣,根据缺损区大小及形状,选用推进或旋转方式进行修复,充分利用扩张后的皮肤。
参考文献:
[1] 杨 奕,张莹莹,王 军,等.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在头颈瘢痕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6,17(1):30.
[2] 安一峰,王小民,赵国丽.皮肤扩张术修复颌面部瘢痕67例[J].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5,16(1):25.
[3] 杨建申,刘艳红,王和平.皮肤扩张修复面颊部软组织畸形[J].实用医药杂志,1999,16(6):335.
[4] 廖明德,陈石海,殷国前,等.2~3个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联合使用治疗大面积瘢痕性秃发[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24(5):794.
上一篇:四肢软组织肉瘤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