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自杀倾向发生状况,探讨自杀倾向与性相关行为的相互影响。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问卷调查1466名1~5年级医学本科生的自杀、性相关行为等35项相关因素及行为现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医学生自杀倾向发生率15?96%;不同年级间自杀倾向发生率有差别,高年级发生率高于低年级;独生子女的发生率高于非独生子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杀倾向与经常怨天尤人、被告知患性病、打架行为、看黄色书刊影像、异性性行为、自慰行为、使用违禁药品、通宵上网游戏、控制体重、睡眠异常、缺少锻炼、找心理医生等12项因素和性相关行为有联系,OR值分别为3?247,信捷职称论文写作发表网,1?868,1?736,1?671,1?566,1?542,1?530,1?478,1?425,1?401,1?351,1?321。结论 医学生自杀倾向发生率较高,性相关行为是自杀倾向的重要危险因素,自杀倾向与性相关行为相互影响,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对自杀倾向实施干预。
【关键词】 自杀倾向
自杀与人类文明同时存在,居全世界第10位死因〔1〕。在中国,自杀居第5位死因,每年约有28?7万人死于自杀,是15~34岁人群首位重要的死亡原因〔2〕。自杀意念是自杀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3,4〕。本文以自杀意念和性相关行为为研究重点,以医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医学生自杀意念与性相关行为的联系,分析性相关行为与自杀意念的交互作用,为自杀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分层整群抽取某医学院1~5年级本科生50个班,1550人为调查对象,回收有效问卷1466份(94?6%)。其中男生936人,女生530人,年龄18~25岁,平均(20?57±1?44)岁。一年级491人,二年级311人,三年级401人,四年级216人,五年级47人。来自城镇学生725人,来自农村学生741人。独生子女326人,非独生子女1140人。
1?2 方法 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青年危险行为监测系统(YRBSS)项目〔5,6〕,结合我国青年学生自杀和性相关行为研究实际情况,确定35项相关因素和行为编制调查问卷。对认真考虑过自杀条目肯定回答者定义为有自杀意念,对制定过自杀计划肯定回答者定义为有自杀计划,对自杀未遂肯定回答者定义为自杀未遂。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3个调查项目肯定回答任意一项及以上者统计为有自杀倾向。调查现场发放问卷,现场匿名独立填写,当场回收。
1?3 统计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主要统计分析有χ2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男女生自杀倾向报告情况 调查医学生1466人中有182人报告有自杀意念,发生率为12?41%。男女分别为13?14%和1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6,P=0?262)。有128人报告有自杀计划,发生率为8?73%,男女分别为8?87%(83/936)和8?49%(45/5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0,P=0?806)。有108人报告有自杀未遂,发生率为7?37%,男女分别为8?65%和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3,P=0?012)。累计有234人报告有自杀倾向,发生率为15?96%。男女分别为16?99%和14?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29,P=0?154)。
2?2 不同生源的自杀倾向报告情况 来自城镇和农村学生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分别为13?52%和1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03,P=0?205)。自杀计划发生率分别为9?10%和8?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9,P=0?618)。自杀未遂发生率分别为7?17%和7?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P=0?778)。累计来自城镇和农村学生的自杀倾向发生率分别为17?10%和14?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4,P=0?238)。
2?3 不同年级自杀倾向报告情况 1~5年级自杀意念发生率分别为9?98%,9?97%,15?96%,12?96%,21?28%,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 Test χ2=950?486,P=0?000)。自杀计划的发生率分别为7?13%,5?79%,10?72%,11?11%,17?02%,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 Test χ2=1064?885,P=0?000)。自杀未遂的发生率分别为5?70%,5?47%,9?73%,10?65%,2?13%,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 Test χ2=1107?221,P=0?000)。累计1~5年级自杀倾向发生率分别为13?03%,12?22%,21?70%,15?74%,23?40%,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 Test χ2=835?342,P=0?000)。
2?4 独生子女自杀倾向报告情况 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分别为19?02%和1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13,P=0?000)。自杀计划发生率分别为13?19%和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0,P=0?001)。自杀未遂发生率分别为12?88%和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94,P=0?000)。累计自杀倾向的发生率分别为23?01%和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08,P=0?000)。
2?5 自杀倾向与相关因素和性相关行为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1)
表1 医学生自杀倾向与相关因素和性相关行为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略)
2?6 自杀倾向与相关因素和性相关行为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自杀倾向作为因变量,以全部31项相关因素和性相关行为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入选方程的有12项相关因素和性相关行为,见表2。
表2 医学生自杀倾向与相关因素和性相关行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略)
3 讨论
本次调查医学生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发生率分别为12?41%,8?73%,7?37%,累计自杀倾向的发生率为15?96%,与文献报道近似〔5〕。男女学生、不同生源自杀倾向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独生子女发生率高于非独生子女,与国内外有关报道相似〔3,6〕,可能与独生子女自身具有好强固执、孤独、情绪不稳定等人格特点,容易产生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关。对1~5年级自杀倾向发生率进行分析,高年级自杀倾向发生率高于低年级,可能随着大学生进入学校时间的延长,学习上、经济上、感情上的困扰增多,临近毕业找工作的压力巨大,如果不能及时的疏导缓解,将增加发生自杀倾向的危险。对自杀倾向与相关因素和性相关行为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被医生告知患性病等27项因素和行为与自杀倾向发生有统计学联系。其中与同学保持广泛友谊、有知心同学、自信等3项是自杀倾向的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自杀倾向与经常怨天尤人等12项因素和性相关行为有联系,提示在消除混杂因素作用之后仍然有多项性相关行为与自杀倾向的发生有关,说明性相关行为在自杀倾向的产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自杀倾向的重要危险因素。自杀与心理危机已经成为中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于自杀重在预防,为预防大学生的自杀,高校应建立危机干预体系,制定危机干预方案,协调处理自杀、暴力或其他突发事件。应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恋爱、性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并进行心理疏导,防止抑郁、焦虑情绪的产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对筛选出有自杀倾向的高危人群要及时提供心理辅导,保持家庭、学校老师、同学、朋友的关心和帮助,避免自杀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Rachel Jenkins.Addressing suicide as a public health problem[J].Lancet,2002,9:359:813-814.
〔2〕 Michael R Phillips,Xianyun Li,Yanping Zhang.Suicide rates in China,1995-99[J].Lancet,2002,9:359:835-840.
〔3〕 赵静波,季建林.儿童和青少年的自杀行为[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7,24:163.
〔4〕 Stein D,Brom D,Elizur A,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ttitudes toward suicide and suicidal ideation in adolescents[J].Acta Psychiatr Scand,1998,97:1950.
〔5〕 陶芳际,张洪波,曾广玉,等.青少年自杀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1999,15(3):247-248.
〔6〕 张克让,韩向明,马慧霞.青少年自杀观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6(3):181-182.